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极少数彩民想一夜暴富 买彩到病理性赌博距离多远?
2012-04-21 09:43:2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戴钢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1日讯 绝大多数彩民购彩是为了娱乐,他们在购彩时为自己留下了一份希望,也为公益奉献了一份爱心。但也有极少数彩民为了“一夜暴富”,疯狂购彩,患上心理疾病——

  “病理性赌博”患者可发生与戒烟、戒酒等精神活性物质相类似的“戒断反应”,如停止赌博时会出现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坐卧不宁、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如果企图戒赌,其情绪会变得悲伤、低落。与药物依赖者用药物剂量越用越大的情况类似,“病理性赌博”患者下的赌注也会越来越大。

  “假如让我中一次500万,我一定洗手不干了。哪怕只中一次一等奖,我也发誓再不碰彩票了,绝不让家人再为我操心。”这是市民吴玉刚(化名)来到哈医大心理门诊后,面对心理医生说出的第一句话。然而,他的这个保证在心理医生看来,可信度几乎为零。因为根据吴玉刚姐姐的描述和医生的初步诊断,吴玉刚已经出现了名为“病理性赌博”的心理问题。

  “病理性赌博”在心理学上被描述为:“频繁出现、反复发作的赌博行为,已占个人生活的主导地位,且对其社会、职业、财产,以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这些表现在吴玉刚身上已逐一得到了验证。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这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关于彩民行为与心理的调查活动,共有近18万名网友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彩民2亿多人,其中心理异常的“问题彩民”约有700多万人,占彩民总数3.5%;“重度问题彩民”达43万人,占彩民总数0.2%。

  一个保安队长的“富人梦”

  “每天看着那么多人开着豪车进进出出,我每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别说汽车,连一个汽车轮子也买不起。”在我市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当保安队长的吴玉刚,每次看到业主开着高级汽车进出时,心里总是失落。他做梦都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这些业主一样,开高级车,出入高档场所。四年前,他将这个梦想寄托在彩票上。

  然而四年过去了,日复一日的购彩经历,不但没让他的生活越过越好,反而使他失去了工作和家庭。即使这样,吴玉刚仍执著地认为,只要坚持下去,大奖总有一天会眷顾他。

  四年前,27岁的吴玉刚结婚不久,那时他不买彩票,日子平平静静。然而在一个早晨他发生了彻底改变。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吴玉刚听说同一个保安队的张某买彩票中了两万元。于是,保安队里的所有人都开始买彩票。彩票成了大家每天谈论的话题。

  作为队长的吴玉刚更是按捺不住自己已被压抑了很久的“富人梦”,他看到了一条“发横财”的阳关大道——买彩票,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平生第一次走进了投注站,按照自己和妻子的生日编写了两注号码。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投注竟然中了50元钱。这次意外收获,让初次购彩的吴玉刚欣喜若狂。“当时我心里想,如果当初多投几注,那么中的就是几百元了。虽然这几百元不能让自己变成富人,但至少可以让手头宽裕些。”在这次意外收获之后,吴玉刚此后几乎期期都买彩票,然而却是赔多赚少。于是他学着老彩民的样子,开始研究彩票,也就是成为彩民口中常说的“技术型彩民”。

  吴玉刚说:“刚刚开始研究3D彩的玩法时,我也很小心,心里总在想,中不中没关系,反正也没玩得太大。”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每天买彩票的钱不能突破20元。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一次也没中。这时他发现,在同一个彩站买彩票的几个老彩民经常合伙购彩,人家几乎天天中奖。经过打听才知道,这几个老彩民合伙买“组6”,于是他也找了几个老彩民开始“组团”买“组6”。

  “组成团队后,我就开始梦想,中了大奖要干些什么。这样的梦我做了两个月,不但没赚到钱,倒赔了3000元。”眼看着辛苦攒下的积蓄赔了进去,吴玉刚很不甘心。

  他决定重新仔细研究3D彩。一个月后他拿着自己精心研究的方案开始买彩。这次他似乎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在一个星期内,他每天都能中600元。拿着一个星期内中得的4000多元,吴玉刚高兴得几晚睡不着觉,一遍遍地憧憬着自己将要实现的富人梦。

  他陷入了“病理性赌博”

  有了成功经历,吴玉刚觉得自己离大奖已越来越近。于是他抱着必中大奖的决心,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彩站,并加大了投注。他在一次次疯狂加注的同时,整日推敲投注号码,茶饭不思。然而,接下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家里不多的积蓄也很快因为买彩票而花光。

  “当时妻子劝我别再买了,我总是告诉她,‘我有预感,这注号码肯定会中,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次,妻子让吴玉刚去市场买一袋大米回来。可是他走到半路就钻进了彩票站,花光了妻子给他的买米钱,结果一分钱也没中。他只得向朋友借了300元钱买了一袋大米,将剩下的钱继续投注,但依旧毫无所获。

  面对沉迷于彩票的吴玉刚,妻子逐渐失去了耐心,在结婚两年后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失去了家庭的吴玉刚,对彩票更加疯狂,经常是整天都“泡”在彩站里,研究各种走势图。由于研究彩票占去了他大量的时间,他对工作也逐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被老板解雇。

  失去了工作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吴玉刚开始四处向亲属和朋友借钱买彩票。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他借钱是为了买彩票,因此借给他钱的人越来越少,债主们却经常登门讨债。由于吴玉刚无力还债,债主们找到了他的姐姐要求还钱。吴玉刚姐姐替他偿还了4万多元的欠款后,将他带到了心理门诊,希望医生能帮助吴玉刚摆脱以前那种无法自拔的购彩生活。

  听吴玉刚姐姐对弟弟的描述和吴玉刚本人的自述后,医生诊断,吴玉刚患上了“病理性赌博”的心理问题。针对吴玉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医生对他采取了药物加心理治疗的办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吴玉刚摆脱了“病理性赌博”。心理上的“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想到已经离他而去的妻子,吴玉刚感到非常后悔,后悔对彩票畸形的痴迷让他失去了家庭和工作。


 

  买彩释放多巴胺

  产生“犒赏效应”

  作为黑龙江省司法鉴定人协会理事的张磊晶,曾经多次参与因彩民心理问题导致的刑事犯罪的司法鉴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身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精神科主任张磊晶说:“在心理学上,如果一个人有一点博彩、投机心理不是坏事,只要有效控制、适当运用,可以有助于经济活动的成功;一个社会,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心理,也会有助于开拓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然而,

  一些人往往容易对博彩和投机心理产生失控,‘人寿有限,物欲无穷’,心理不平衡与利欲熏心,是产生不顾家庭收入而博彩的心理根源。”

  张磊晶说,曾经轰动全国的“东北彩王”马洪平诈骗案,就是典型的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刑事案件。当时,来哈生活多年的马洪平在2003年第一次中得500万大奖后,并没有停止购彩,而是继续加大了购彩的力度,他认为自己还可以中到大奖。当他在2004年第二次中得500万大奖后,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中大奖的诀窍,还可以中得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500万元大奖。于是,买彩票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少则几千,多则五六万元的投注,让他很快将先前中得的全部奖金花光。他继续以承包工程的理由向其他人借了100多万元用于购买彩票,最后以诈骗罪被判刑。其实,在心理专家看来,马洪平具有心理疾病“冲动型控制障碍”的明显表现。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买彩票只是为了娱乐,并不会发展到出现心理问题的程度。殊不知,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出现了。比如,现在很多彩民每天都要买彩票,虽然购买的金额不大,但只要一天不买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这其实已经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前期征兆。”张磊晶说。

  因彩民患上“冲动型控制障碍”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不在少数。史蓝(化名)是我市一家民营企业的出纳员,几年前开始购买彩票,当时史蓝每次购彩的金额并不大,只有10至20元。中过一些小奖后,史蓝的投注额变得越来越大,她始终认为自己一定可以中得大奖。于是,她开始每天都要购彩,有时因为一些事情耽误,没有买上当期的彩票,她就会非常烦躁焦虑,甚至对身边的人大发脾气。渐渐地,她将每个月的工资几乎全部用到买彩票上。除了工资之外,她还将家里能够变卖的东西全都变卖用来购彩。随着史蓝的投注额越来越大,她已经很难筹到钱买彩票。于是,她盯上了每天从手里大量流过的公款。为了购彩,她偷偷地挪用了10万元公款,这件事很快被单位领导发现。当史蓝被警察带走时,她也没有中上那个曾经让她无数次憧憬的500万大奖。

  在对史蓝进行精神鉴定时,她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购买彩票并不是为了中奖,而是追求在开奖那一瞬间的刺激。在那一刻,她的大脑似乎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中的某种情绪得到了释放,而手中的彩票是否中奖,在这个时刻对她来说反而显得不是很重要了。据张磊晶介绍,史蓝描述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人体大脑中出现的一种“犒赏效应”。就像很多烟民认为吸烟可以提神,但是经过现代研究表明,卷烟中并不含有使人提神的物质。之所以有人吸烟后可以感到精神振奋,是因为尼古丁被吸入体内后与烟民脑中的特定受体结合,促使大脑中的愉快中枢释放多巴胺,产生“犒赏效应”。一些彩民沉湎于买彩,投入越来越大,最终无法自拔,这正是买彩后大脑中的愉快中枢释放多巴胺,产生“犒赏效应”惹的“祸”。

  从买彩到“病理性赌博”

  距离有多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有些人为了能够“一夜暴富”,疯狂购彩甚至不惜触犯法律,但绝大多数的彩民购彩还是为了娱乐,他们在购彩的过程中为自己留下了一份希望,也为公益奉献了一份爱心。我市一家单位的司机魏师傅就是这样一位彩民。

  用魏师傅的话说,就像有人业余时间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打麻将,“买彩票就是我的娱乐活动”。“每天下班后,我都要对着号码走势图研究一番,选出几注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号码,有时间就去彩站买彩票,顺便与其他彩民交流交流购彩经验,没时间的话就打电话让彩票站的人帮忙购彩,过几天再给他送钱去。”魏师傅说,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惬意,但绝不会为研究彩票而影响工作和家庭关系。

  魏师傅讲,他购彩十几年,从没中过什么大奖,最多只中过一两次几千元的小奖。他开玩笑说,购彩对于他来说就是“稳赔不赚”。


 

  每次少则数十元,多则投入一二百元,这对于月收入3000多元的魏师傅来说,是不小的一笔数目。对此魏师傅有他自己的打算,“我的孩子已经独立,又没有父母需要赡养,没什么生活负担,买彩中了当然开心,不中就当是奉献给福利事业了。”抱着这样的心态,魏师傅活得很洒脱。

  那么,“问题彩民”和普通彩民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区别呢?张磊晶说,普通彩民和“问题彩民”之间最大的差别,就看是否对买彩这种行为有“成瘾性”。如果一个人将购彩只当作一种娱乐,能对这种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样的人就是普通彩民;反之,则可能是“问题彩民”。

  张磊晶说,在现行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系统里,“彩瘾”可以归入“病理性赌博”一类,或者归入“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这一大类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均把“病理性赌博”归于“冲动控制障碍”条目下。其诊断标准为:1.脑海中总想着赌博之事;2.赌注越来越大才觉得过瘾;3.屡次想戒或少赌都以失败告终;4.企图控制赌瘾时,会觉得全身不自在,心烦意乱或易发脾气;5.情绪低落或者感到焦虑时,便想以赌来躲避问题;6.输了就会想着什么时候赢回来;7.为了隐瞒自己的赌瘾,不惜向家人或其他人撒谎;8.为了赌,曾涉及欺骗、作假、偷窃或失信于人等;9.为了赌,曾伤害与亲朋好友的关系,甚至因此失学或失业;10.为了赌,搞得债台高筑,家破人亡。如果一个彩民具备了上述症状中的5种,就可以被诊断为“病理性赌博”。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彩民的心理问题更多表现在对某一个号码过于迷信,对某一期彩票没有购买表现得十分焦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抛家舍业”

  疯狂“底气”从何来

  据介绍,根据相关机构测算,目前我国几种单注奖金达到500万元的彩票的中奖概率,都在千万分之一以下。其中,双色球的特等奖中奖概率为一千七百二十万分之一,七星彩的特等奖中奖概率为一千万分之一。面对如此低的中奖率,为什么还有人为之疯狂,是什么给了他们为博彩“抛家舍业”的动力和勇气?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爱丽认为,由于社会地位的缺失,很多彩民在心理上都希望通过买彩票“一夜暴富”,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实际上,这是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的风气在彩票行业上的一个折射。在没有其他很好的、快速的致富办法的情况下,许多彩民就把买彩票中大奖当成了唯一的办法。这也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彩票行业自身的宣传和被社会公众正确认知的程度还存在不足。

  或许,多种因素构成了滋生“问题彩民”的土壤,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一些彩民自身的心态失衡。

  王爱丽说,能否中彩票,本身与购彩人的能力、知识、智慧没有任何关系,购彩纯粹是慈善与娱乐行为,即使中奖也纯粹属于偶然。普通人在购彩动机上,应该强调这种行为的娱乐性,降低其功利性。而对于“问题彩民”,除了采取心理治疗的手段外,还应该重塑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改变一些人金钱至上的意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不让一些彩民将致富希望完全寄托在极其渺茫的中彩票大奖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