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龙江县实行“下管一级”办法破解人才瓶颈问题
2012-06-11 17:55:31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1日讯(记者 侯巍)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龙江县突出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延伸发展党员工作手臂,把村级发展党员提升到乡镇党委层面进行推进,构建了农村发展党员“下管一级”工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变村级申报为乡镇普查,建立人才库。各乡镇党委由党委委员带队,深入村屯农户,征求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为党委举贤荐能,让优秀人才毛遂自荐。针对软弱涣散、后继乏人的薄弱村,侧重调查具有发展潜质、将来能够担任支部书记及两委干部的后备人选;对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结构不合理的村,侧重调查年纪轻、文化高、能力优的综合性人才;对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的村,侧重调查外出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对普查上来的人才,进行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乡镇党委统一建立“人才库”。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各类优秀人才总数已达到228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才88人,优秀妇女461人,外埠优秀人才247人。

  变被动接纳为主动吸纳,多渠道培养。各乡镇党委一改“坐等上门”的工作方式,对人才库进行逐一分析,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培训、集体座谈等方式,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使他们在思想上主动贴近党组织、行动上自觉靠近党组织,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2名优秀分子由党委领导结对培养,破解了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设置障碍的问题。安排岗位,上挂培养。乡镇党委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的优秀青年,安排到乡镇各事业站、办(所)挂职锻炼,安排一定工作任务,增加其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帮助其尽快成长进步。全县共选派到乡镇事业站、办(所)挂职锻炼72人。邻村锻炼,跨村培养。各乡镇党委从薄弱村中选出26名非党村组干部和村后备干部,安排到经济基础好、班子坚强有力的邻村培养锻炼,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实现以强带弱。

  变村级发展为多方发展,探索新途径。在继续发挥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乡镇党委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党员发展方式,探索渠道畅通、形式灵活、多路并进的党员发展新模式。协会发展。通过协会党支部把那些有经济头脑、经营业绩好的产业带头人培养入党。挂靠发展。对上挂到乡镇各站、办(所)锻炼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外派到邻村培养的非党村组干部、后备干部,符合发展条件和要求的,分别在乡镇机关党支部和邻村党支部发展,履行入党手续。异地发展。依托建在外地的农民工服务站党支部,对培养成熟的外埠优秀人才,适时发展。委托发展。通过举办村后备干部培训班、优秀青年农民培训班,依托县职教中心党支部,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截止目前,全县采取协会发展、挂靠发展、异地发展、委托发展等渠道确定重点培养对象59名。

  变责罚不力为严格考核,实行问责制。县委实行了发展党员问责制,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对各村发展党员对象人选数量、标准、培养方式进行严格审查,对出现问题的要对党委书记及副书记进行问责。落实了乡镇党委书记的职责,每年年末述职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规定内容,乡镇党委对本年度发展党员完成情况和积极分子成长情况及时向县委报告;对村级发展党组织书记亲属入党的,或不在规定人选范围内发展党员的,乡镇党委必须及时上报,经县委组织部考核后,才能决定是否列入发展对象。对一年不发展党员的村,由所在乡镇党委给予通报批评,对村党组织书记给予批评教育,对连续两年没有发展新党员的村,所在乡镇党委书记和相关责任人不得参与年终评先优模活动,涉及到的村不得评为先进,对村党组织书记要根据星级化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予延缓晋星一年或降一个星级处理,对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书记作出免职处理,离任后不得享受离任补贴。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