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讯(赵玥辉 记者侯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管理局,每年生产的粮食,如果每天用一辆专列外运,5年也运不完。
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管理局,在不足十年内推出了3个全国劳动模范,6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个全国种粮标兵,一个全国道德模范。
一个在共和国版图上都很难找到的管理局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上创造了12个全国、乃至全世界之最。
这些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实,来自于一个坚强的中流砥柱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就是这个党委带领全局900余个基层组织,13000名党员,20万人民群众,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上创造了不朽传奇。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建三江管局党委以领跑现代大农业、创建党的建设模范区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总局党委的战略部署,有效拓展“北大荒先锋工程”的广度和深度,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站排头、创一流、扛大旗、打造了富有建三江特色的党建品牌和工作亮点。推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大和谐、大发展、大跨越。让全局人民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巨变。
围绕打造党建品牌创先争优
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倾力打造富有三江特色的党建品牌。
打造党建模范区千里示范带品牌。遵循“由点及面,多点成区,连区成带”的原则,依托管局的五条公路干线,1500余里,打造党建模范区“千里党建示范带”工程,在千里示范带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下发了《建三江管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党建模范区千里示范带”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推进“千里示范带”的全面提档升级。在管理区、街道社区、局直机关、文教卫生、“两新”组织等多领域中全面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初步形成了板块式组合,基地式引领,链条式展示的格局。
打造“双十双百双千”党建品牌。推出了10个在推进跨越工程中业绩突出的场处级和科级领导班子,10个“站排头、创一流、做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确定了100个“中国绿色米都”党建模范区示范点,100个“中国绿色米都”发展现代农业党员示范户,创建的1000个抓城强工带农的党员先锋岗,培养了1000个党员扶低共富带头人。七一前夕举行了授牌仪式。
打造民生党建品牌。管局党委拿出3000万元作为帮扶滚动资金,每个农场在确保200万元全部用于贫困和低收入职工开展生产自救的基础上,又从有工资性收入的公职人员工资总额中提取3%,作为党员干部保扶助困基金,管理局机关100名领导干部同局直街道的100个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结成帮扶对子,今年,全局“一帮一”帮扶资金总额达到3460万元,2508个党员干部、大户、外引户共让地31.7万亩,2995个贫困和低收入户直接受益。
围绕凸显党建特色创先争优
建三江管理局的党建工作为摆脱以往的模式,着力追求创新、追求突破,追求特色。
突出党建信息化建设特色。着力在管理局、农场、管理区之间实现党的资源共享,党的生活互动。通过打造“两个平台”,建立“三支队伍”,形成党建信息化良性互动机制。建三江党建网和建三江党建信息平台,全方位展示基层创先争优工作成果,宣传创先争优工作经验和做法,每年发稿5000余篇,被中国党建联盟收入。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针对撤队并区、整体搬迁后的街道社区发展新形势,及时调整党建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由过去的建城转变为现在的管城和兴城上。街道办、居民委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改善。创建了一街道一党委、一居民委一支部、一楼道一党小组模式。街道办书记、主任是农场副职后备干部或农场优秀人才,工资高于机关科长和管理区主任,去年至今新提拔的23名场处级领导,就有6名街道办优秀干部,大大激发了街道社区干部创新做好党建工作热情。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模式。针对“两新”组织异军突起的实际,率先在垦区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依托辖区的13个工商所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实施了党员“安家工程”,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亮身份、迁转组织关系等程序,把分散的党员集中起来;并及时将从业者中的党员按照单位区域划分,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了13个党支部,辖区内15个农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全覆盖。总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现场会在三江召开,推广了建三江管局的经验做法。
强化外引稻农的党建工作。建三江的水稻面积已达到1000万亩,外引稻农已成为建设中国绿色米都的重要力量。管局党委按照哪里有稻农,党组织就工作到哪里的原则,指导基层党委积极把党的工作渗透到外引稻农中。凡是要求进步、条件成熟的稻农,党组织将及时培养入党。两年来全局发展稻农党员10余名,212名积极分子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凡是有技术、肯钻研的外引稻农,大胆启用,两年来,全局先后有60多名外引稻农担任了管理区的干部,其中副科级以上的7人。浓江农场水稻户田福山,从庆安农村来浓江农场八区后,靠勤劳、靠科技种植水稻,年年被确定为农场的样板田,被农场党委破格提拔为三区副主任。洪河七区绥化稻农张士奎,因在水稻生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农场党委不但破格提拔他为七区副主任,还推荐其为全省十大杰出农民工、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全国农业系统授予农民先进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围绕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创先争优
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总结鲜活经验,创新了“四个机制”。
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出台了专门文件,规定了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提取标准,农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按土地面积提取,每亩地提取4元,全局11000万亩耕地,可提取4400余万党建经费;机关、事业、街道等单位党组织活动经费每个支部不低于5000元;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不低于10000元,提取的经费列入刚性预算,由书记支配。
创新领导机制。按照党群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领导体系总要求,有效整合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群团、农业、科技、科研等部门组织资源,以统筹目标考核、统筹阵地资源、统筹人才队伍、统筹党群活动、统筹体制机制为基础,着力形成纵向一级抓一级,横向贯穿所有职能部门,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目标评价机制。围绕“五好”党组织创建目标,按照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进行分类,将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的设岗定责,实施承诺、践诺、评诺和兑现承诺带来的变化作为考评重点。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点评,半年一考评制度。并将督查结果存入考评档案。结合督查指导以及年终集中考评情况,进行综合计分。考评结果作为推荐先优的依据。
创新落实机制。建立创先争优活动专题会议制度。管局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各部门参加的例会,专题汇报创先争优情况。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和管局机关每个部门都有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深入到联系点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建立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管局党委会每年都要听取农场、局直单位党委书记的至少一次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述职,根据述职情况进行评议。
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建三江管局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创造了中国现代农业的惊人传奇:2011年,名不见经传的建三江管局在北纬48度的高寒地带,惊人地实现粮食总产量实现136亿斤,以占全国1/180的耕地产出了全国1/80的粮食!粮食总产占垦区的1/3,全省的1/8,粮豆单产是全省粮豆单产平均数的2.2倍、是全国粮豆单产平均数的1.8倍!人均生产粮食4.6万斤,商品率高达95%,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和超过了法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扛起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大旗,挺起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