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2日讯(记者 侯巍)走进牡丹江对俄经济开发区、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穆棱经济开发区,现代化的标准厂房鳞次栉比,一辆辆货车在宽敞笔直的水泥路上来回穿梭,场景繁忙而有序。近年来,随着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健全,党建工作逐步深入到全市2个国家级、7个省级境内外园区、8个市级中小企业园区,这里处处活跃着共产党员的身影。“与党同心、为企尽心”、“争做党建示范星”等活动在各家企业竞相开展。
非公企业是促进牡丹江市经济社会跨越争先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非公企业的承载地、聚集区,园区为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提供了诸多条件。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引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以园区党建为“支点”,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园区发展的党建工作新路,以点带面,带动非公企业发展生产、反哺社会,实现园区党建效益最大化。
非公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正是园区党建效益的真实体现。
健全组织优机制,努力实现非公经济党建全覆盖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摆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在加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载体活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了“党建促发展、党建构和谐”的工作态势。
牡丹江市拥有沿边开放、旅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等比较优势,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完备,投资领域宽泛,消费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吸引了众多投资者,2011年,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提高到63%,各类园区发展迅猛,已建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7个、市级中小企业园区8个,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2012年,牡丹江市新一届市委班子产生以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按照中央和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围绕“五城建设”、“七个翻番”奋斗目标,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按照中央、省市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在“两类”组织党建的工作理念、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将园区党建作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突破口和新路径,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如穆棱市委在开发区建立了党工委,明确机构规格、工作职责、人员编制,定期召开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园区党建实际困难,初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园区党工委具体负责、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东宁县依托商会开展境外园区党建,加强对境外党组织和党员的领导和管理,坚持“找党员、在组织、起作用”,不断增强党建辐射能力,推进外贸健康发展,已成为市党建的亮点工作。
加强“两类”组织党建,首要任务是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没有党员,就无法建立党的组织;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就没有经常性的依托。2011年3月,牡丹江市委按照省委关于在“两类”组织开展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百日攻坚”活动的部署,牢固树立“敢攻坚、能攻坚、会攻坚”的工作理念,积极协调工商、民政、工青妇群团组织等党委,迅速启动,协同作战、分段推进。坚持“摸实情、打基础、求实效”的标准,按照“数据提取、入户核查、分户登记”三个步骤,采取“条块结合、网格排查、反馈和对”的方式,摸排出14288户非公企业,641个社会组织,为组建“两类”组织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建中,加强引导,努力解决“不愿建”问题。采取召开恳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海林市召开“两类”组织座谈会3次,约谈“两类”组织负责人96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68件,有12家“两类”组织转变了观念,建立了党组织。
灵活方法,努力解决“不好建”问题。对党员人数少、不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类”组织,依托乡镇、街道或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联合建”、开展“挂靠建”,探索“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组建模式,最大限度地延伸党的工作触角。
截至6月底,牡丹江市实现了“两类”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固本强基促转型,全力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影响力
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进程中,牡丹江市委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转型,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从培育“花盆”到培植“森林”,构建非公企业党建满园春色。
今年5月,牡丹江市在穆棱市召开了全市园区党建现场会,在总结园区党建的经验做法同时,推广了穆棱市委在园区设立党工委,定机构规格、定工作职责、定人员编制,建立开放式非公企业党建中心的经验做法。
穆棱市提出,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旗就要飘扬到哪里;经济发展越快,党建工作就越要跟上。为此,穆棱市委在“建组织、搞活动,建机制、起作用”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积极采取“三动”措施,帮助业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宣传《党章》、《公司法》中对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关规定,让业主充分认识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既是党的政策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几年来,穆棱市通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联建、产业共建等方式,共建立园区企业党支部20个。在没有党员的企业深入开展了“发放致企业主一封信、赠一本党章、悬挂党建宣传标识、下发党建指导员联系卡、公开党建服务电话”等党的活动,“百日攻坚”活动以来,穆棱市共新建两类组织党支部23个,提前实现“双覆盖”。
不仅如此,穆棱市还将园区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头戏”紧紧抓在手中。实施园区党建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园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一区三城”党建工作,将园区党建与项目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定期组织工商、税务、统战、经济、群团组织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园区党建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破解党建难题。探索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市级财政解决一点、党费投一点、园区工委划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的做法,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共筹资12万元,通过补助式、激励式、救助式等方式对企业党组织书记、党支部给予补助。坚持干部包扶机制,从全市各单位选拔66名科级干部和51名科级后备干部,成立了“百人项目工作团”,与园区企业“配型”结对,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对园区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党支部工作进行“手把手”帮教,实现园区企业党建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标准化、规范化到科学化、长效化的提升。
通过开展园区党建,既优化了园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又赢得了非公企业经营者对党组织的信任,党建工作在园区的触角因此迅速得到延伸,党组织的在非公企业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员工在园区企业工作的荣誉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也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牡丹江市委以“雪城先锋”党建品牌为总抓手,围绕“两类”组织生产经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特色主题活动,“两类”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搭建平台强活动,着力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凝聚力
非公企业党建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探索新的载体和平台。按照牡丹江市委要求,几个园区的开发区党工委坚持把平台和活动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平台促党建,以活动聚人心。
活动中,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凝聚职工队伍、打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穆棱市委以牡丹江市级党建品牌“党旗映车间”为引领,不断丰富“四双”内涵,先后开展“以一联十”、“一帮一、一对红”等活动,动员每名党员联系身边的10名员工,有79名党员培养成为生产经营能手,有95名技术骨干、生产能手被培养成为党员。坚持业余、小型、灵活的原则,与群团活动、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富有成效的创争活动,激励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涌现出了省十次党代表温秀敏、牡丹江市优秀党员陈楚能、牡丹江市木业状元耿仁军等一批先进典型。
非公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争先发展和重要力量。海林市委结合“创先争优”、“三创”、“三实两创”三级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以“凝聚党员、凝聚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借助“五四”、“七一”、“十一”等活动平台,大力开展“敬业爱岗、争一流”和“以企业发展为荣、以企业落后为耻”等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党建活动载体,打造非公企业特色文化,增强党员职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按照“围绕企业发展抓党建、抓好非公党建促发展”的目标,组织非公企业党员为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建言献策,依法维护企业权益,为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近三年来,党员职工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400多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7个,带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党员的认同感。坚持“以职工为本”的理念,组织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爱心救助”等活动,关心企业职工生活和工作,凝聚职工群众合力,激发干事热情。耐力木业公司党组织号召党员群众为不幸失火职工袁新华筹措3万多元帮扶资金,重新修缮房屋,切实让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非公企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牡丹江市以园区党建为突破口,开展“百日攻坚”活动,密切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党在非公领域中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区域经济互促共赢的良性循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企业向园区集聚成为必然的趋势,可以看出,牡丹江市园区党建工作迸发出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了科学发展优势。
在已经开启的“十二五”征程中,我们坚信,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全市7585个基层党组织、15.4万名党员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为民服务之优,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用实际行动为飘扬的党旗增光添彩,用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