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佳木斯市中心村镇建设实现五突出五靠拢
2012-08-28 14:02:50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刘发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佳木斯8月28日讯 记者在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拉练检查总结会议上获悉,今年,佳木斯市各县(市)区要重点建设一个镇两个村,全市共确定7个镇16个村,对这些村镇,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通过两年时间建成一流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镇,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建设并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工程量50%建设任务。

  据了解,通过这次拉练检查,重点建设的中心村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农村建设正朝着远郊城镇化,近郊城市化,中心村社区化方向加快发展,主要体现五突出五靠拢。

  突出城镇化特色,村屯建设向城镇所在地靠拢。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城镇吸纳、市场化运作、整镇推进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条村屯人口向中心镇流动,产业向小城镇转移的发展道路。今年,全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有7个,其中富锦市二龙山镇采取农民自愿、政府扶持、村企共建、市场运作的方式,初步探索出一条政府出政策、搞服务,企业出资金、搞建设,农民出旧宅、住新楼,三方面合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新路。今年8月份将有7个村屯700户农民整村搬迁到镇内居住,同时,又新开工11万平方米农民新居,预计年底竣工,将有8个村1000户农民整村搬进新居。到2016年,基本实现全镇49个村屯整体搬迁到镇所在地,将二龙山镇逐步建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事业配套、服务功能完整、产业特色鲜明、适宜人居创业的商贸流通性城镇。

  突出城乡一体化特色,村屯建设向县(市)城靠拢。通过将棚户区改造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相结合,农民宅基地利用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相结合,对近郊村、城中村进行社区化改造建设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促进吸引农民进城,让农民变市民,以城带乡的发展道路。今年同江市在城区建设了容纳1000多户居民的明珠社区,其中600户农村居民已经入住。郊区兴家村去年建设了26栋2300户新型农村社区,今年又新建16栋1000多户农民新型社区。

  突出产业特色,村屯建设向产业发展中心村靠拢。通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镇进行旧村改造,提档升级,吸引农民向产业发展中心村镇靠拢,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民俗风情、乡村旅游、专业生产、特色生产为主的中心村镇。郊区平安村是个中郊村。2006年以来,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586万元,目前,村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沼气入户率、村屯绿化率均达到100%。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350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元,村集体积累1000万元,村民实行“六免、五补”。即:村民免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免费吃自来水,免费看有线电视,免费使用沼气,对种植棚室蔬菜的村民免费打灌溉井,免费架电,养老保险、泥草房改造、安装栅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户厕改造上实行补助。类似村还有汤原县香兰镇永久村、富锦市大屯村等。

  突出乡村游特色,村屯建设向旅游名村镇靠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集中打造以乡村游为特色的精品景区、精品景点、精品景观带,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初步探索出一条将乡村旅游开发与城乡建设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建设新农村的道路。除同江街津口乡渔业村、郊区敖其村已成为全省35个重点示范村外,今年同江市又对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乡渔业村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旅游产业项目的规划包装、编制工作,启动打造赫哲族歌舞、婚俗、祭祀、体育等旅游产品并开始建设农家乐、渔家乐提档升级工程。

  突出场县合作特色,村镇向区域一体化建设靠拢。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利益共享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条场县合作共建,带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路子。今年,桦川县悦来镇马库里村、万里河村、新城镇西宝山村全面纳入江川、宝山农场小城镇建设中,医院、学校全部向对方开放。马库里村今年计划建设2栋80户1.5万平方米集资楼,目前动迁已经完成,用地和房屋产权等审批手续正在办理中。汤原县鹤立镇与鹤立林业局共同开发建设小城镇,已经在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农场(林场)与地方互免借读学校达到27所,互为医保定点医院11个。今年地方学校接纳农垦就读学生1294人,农垦、森工学校接纳地方就读学生1057人。鹤立林业局与地方医院诊所实现了检查结果一单通。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