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9月5日讯 农家书屋遍地开花,农村文化大院各领风骚,各类文艺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形式文艺演出活动常年不断……近年来,五大连池市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百姓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基础建设日臻完善
作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的五大连池市,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相继建设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万米市标广场、小区休闲广场、公园演艺舞台等场所以及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构建起完整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点。在农村建设73个“农家书屋”,预计年底全市93个村“农家书屋”将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8家。去年为乡镇综合文化站、龙镇讷谟尔村、新发乡德安村等小剧团配备了调音台、电子琴、音响、萨克斯等乐器。投资400万元建设的1.7万平方米龙镇《红灯记》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400万元正在筹建的国际文化体育交流中心占地35350平方米,内设剧场、数字影院、展厅、博物馆、多功能球类厅、艺术馆、图书馆等,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娱乐生活空间。
公共活动丰富多彩
五大连池市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出发点,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夏季组织开展“城市之光”、“连池之夏”广场文化活动30多场,演出小品、歌舞、戏剧、创作节目等500多个,观众达3万人次。这个市以节庆日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演出、展览、文化下基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年初以来,这个市结合“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培养基层文艺骨干,为每个乡镇培养一支拉得出、上得场的民乐队;市群众艺术馆内设有演出、电影、展览、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常年免费开放;2010年成立的黑龙江省龙江剧院五大连池分院和少儿艺术培训中心,成为培养当地青少年艺术人才的摇篮;筹建了市民乐团、青少年合唱团以及五大连池书画、摄影艺术创作基地;每年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放映队巡回到农村、山区放映电影900场,送戏下乡巡回演出140场。近十年来,市群众艺术馆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31个,省级奖励2个,市级奖励13个。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第十届“群星奖”比赛中,有3人获指导教师一等奖。
产业开发方兴未艾
五大连池市结合实际重点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成了龙镇《红灯记》故事原型地旅游总体规划、朝阳山抗联根据地红色旅游线路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努力打造以红色经典、地质公园和山口湖风景区结合的旅游品牌线路。承办了2011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首站赛,举办了“中俄两国四地”国际旅游休闲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借助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杭州休闲博览会强化对外宣传推介,使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深挖底蕴,开发地方特色工艺品。深入开发的火山石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先后在义乌国际博览会、中国冰雪节、省文化博览会、中俄文化大集等活动中获奖。同时,注册了“五大连池风情”手工绣品商标,先后研发了“五大连池风光”主题羽毛画、玻璃画、葫芦画等十几种家居饰品和旅游纪念品。
目前,五大连池市正着手组建文化传媒公司,依托相似的地域历史、民俗习惯、文化积淀,广泛与周边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还与俄布拉戈维申斯克缔结为友好城市,并经常性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对外经贸等方面的互访合作,增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