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麟在比赛中。
东北网9月3日讯 在残疾人乒乓球界,我省独臂乒乓球选手马麟威名远扬。2日,马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刚刚结束的伦敦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单打TT9级别比赛中,马麟发挥出色,以3比1战胜了奥地利选手夺得冠军,此役过后,马麟也成为了唯一取得世界TT9级大满贯的选手。赛后,记者与马麟及其家人,还有他的教练和往日的队友取得了联系,感受到一个5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右臂的男孩,早早就经历的同龄人所不能体会的酸甜苦辣。
“儿子,爸妈为你自豪”
马麟夺冠后,记者第一时间与他取得联系。电话中马麟说他很激动,搂着教练哭了好久,他首先对家乡人民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表示感谢,同时他说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梦圆伦敦,也算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他对记者说,他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下届残奥会上再创佳绩。
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马麟的父母表示来之不易。马麟的父亲马啸宇激动地说,马麟这次夺冠真的很不容易,也算是完成了多年来大满贯的梦想,他为孩子能为中国和黑龙江争光感到骄傲和自豪。
电话那头马麟的母亲孙艳珍则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她说,比赛打得太激烈了,落后时她都不敢看了,直到马麟领先了,她才又重新坐到电视机前。“这是TT9级别世界第一个大满贯,我真的很为儿子感到自豪。”妈妈兴奋地说。
马麟夺冠后,不管是他曾经的队友还是启蒙教练,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马麟这么多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马麟的启蒙教练关城说,马麟在训练中特别能吃苦,印象中有一次雪下得特别大,但马麟还是在妈妈的陪伴下推着自行车来到体育馆,“进馆时我都没看清楚,简直就是个雪人儿。”关教练笑着说。
马麟儿时的队友黄旭升则对记者说,他觉得马麟身上有一股韧劲,在绥化体校训练时,大冬天早上五点就得起来跑步,马麟穿着军大衣,每次都得把军大衣跑得被汗水浸湿了才肯罢休。
“别人能做的我也可以”
熟悉马麟的人都知道他打球有“三大怪”,发球怪,反手怪,步伐怪,尤其是他的发球。马麟的父亲马啸宇举例说,由于马麟的基本功过硬,所以在发球时,自然就能很熟练地运用上旋、侧旋、下旋等技术,而其最怪之处就在于,对手明明在其发球一瞬间判断他发的是下旋球,但就在球拍接触球的时候才感觉到原来球是不转的,所以自然一接就下网,而这个特点则跟另一位乒乓球名将马琳如出一辙,难怪两人同在西安训练相遇时一见如故,马琳更是对其发球赞不绝口。
马麟的父亲对记者说,其实马麟能发出好球,除了他平时总喜欢琢磨之外,跟那“两个小时”的加练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年年初,马麟在哈尔滨体工队备战伦敦残奥会,每天训练达七个小时,其实他那时跟正常的选手一起练,队友练到晚上6点,就都去食堂吃饭了,而马麟则趁此时间抓紧练习发球,往往等到他练完后,食堂早已关门,马麟就只能回宿舍吃煮面条,“每每想起这些,我们心里都很难受,后来他到河北正定封闭集训后,我们每次打电话总是问他按时吃饭了没有。”父亲说。
别人吃饭马麟练球
5岁那年,马麟突发奇想去旅顺动物园喂熊,就这样被熊叼去了右臂。虽然失去右臂,但在家人的记忆里,马麟从未因断臂而放弃什么,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无论多难,他都要坚持到底。马麟的姐姐孙晶对记者说,“那时他看见别的小孩骑自行车,就让我教他。他一只胳膊扶不住,还不让帮,就自己将身体趴到车把上,一个手根本把不住,一骑就倒,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看着特心疼。”
可马麟就是这样在摔了不知多少次后学会了骑车。不光这样,马麟的妈妈孙艳珍说,他平时缝衣服、洗脸都自己干,电脑打字比她姐姐都快。也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马麟在赛场上总是后劲十足,即使比分处于落后,也决不放弃。孙艳珍对记者说,马麟有一回在新加坡参加亚洲锦标赛,由于水土不服吃坏了肚子,一宿上了9次卫生间,到第二天比赛时,拿球拍的手直抖,“他当时虚弱得头晕,迷迷糊糊间只听到裁判报比分自己处于落后,这时马麟就狠狠地咬了一下腮帮子,当时都咬破了,他强迫自己要振作精神,然后一分分地往回追,并最终战胜了对手夺得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