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五大连池市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2012-09-25 10:39:33 来源:黑河日报  作者:张伟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黑河9月25日讯 五大连池市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初以来,该市牢牢把握新的发展趋势,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谋划项目,引进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圣丰种业托起金灿灿的希望

  五大连池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市属耕地有215万亩。多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很多农民不是选用自留种子,就是盲目引种外地种子,严重影响了大豆持续增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市通过多次协调联系,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780万元的圣丰种业项目,建设国内一流的大豆育种中心、总面积不低于1000亩的大豆育种试验田、年产5000万公斤的现代化大豆种子加工厂,其科研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盖钧镒领衔,技术力量非常雄厚。圣丰种业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可比当地原有品种增产10%以上,并提高大豆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该市年种植大豆超过140万亩,如果全面推广其培育的优良品种,年可增产2万多吨,带动农民增收近亿元。

  三箭齐发加速种植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五大连池市种植业一直处在大豆一家独当的局面,重迎茬、土壤药害十分严重,而且经济效益有限。五大连池市新建玉米仓储物流、菊苣糖加工、矿泉产品开发项目来改变种植单一的局面。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收益,该市引进了德美亚玉米良种,虽然高产、早熟,但含水量很大,如果不及时烘干,很容易霉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引进了总投资2.2亿元的华强玉米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在全国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建设日处理1000吨玉米烘干塔4座,房式仓5个,水泥地坪10万平方米,建成后年可烘干销售玉米150万吨以上,带动本市及周边县市种植玉米375万亩。计划今年10月初投产,年底前烘干销售玉米100万吨,实现销售额20亿元。这个项目的落地建设,将推动该市玉米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农民增收超亿元,特别是其强大的仓储物流能力将带动粮食深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为了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五大连池市与大连佐源集团多次联系对接,达成了总投资5亿元的菊苣糖综合加工项目合作意向。建成后年可加工菊苣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税收3.7亿元。菊苣糖高甜度、低热量,用途广泛,对治疗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等慢性病有明显作用。菊苣原产于欧洲,适应性很强,在荒地、草原、坡地均能生长,估算亩效益可达6000元左右。这个项目可带动菊苣种植7万亩,年可实现效益4亿元,远高于传统农作物。

  五大连池市利用丰富的矿泉资源,积极发展矿泉稻种植业,目前矿泉稻种植面积已达6.8万亩。按市场价计算,种植6万亩矿泉稻可比大豆增收4500万元。矿泉稻品质好、销路十分紧俏,今年年初,团结乡与吉粮集团签订了3000亩订单,双泉镇与黑河爱华经贸公司签订了500亩订单,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斤高0.5元~0.7元。下一步,该市将逐步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营销,尽快将矿泉稻产业做大做强。

  生物发电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五大连池市农田每年产生200多万吨秸秆,大部分被老百姓焚烧,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完善配套产业,该市引进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水电集团投资建设,装机容量30兆瓦,建成后年可发电1.8亿度。据了解,生物质发电是利用作物秸秆及枯树枝等代替煤炭生产电能的新技术,秸秆原料经过破碎、烘干、成型后,成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热值可达3400~4000大卡/公斤,是标准煤的一半,含硫量仅为煤炭的1/12。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消耗秸秆20万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左右,不仅为该市农村秸秆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又节约了煤炭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为了使农业龙头企业尽快投产达效,五大连池市研究制定了扶持政策,安排专人推进,强化协调服务,全程跟踪督办,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有了圣丰种业、华强玉米仓储物流中心、菊苣糖综合加工和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带动,该市农业即将实现从良种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到秸秆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经过初步估算,这些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后,五大连池市农民年收入有望在两到三年内达到2万元,实现翻番的目标。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