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日讯(记者 侯巍)洁净的实验台上,晶莹的器皿散发着特有的光泽。待检的一种地产品牌白酒已经打开,三位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检验。近日,记者在位于庆安县的黑龙江省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看到,这个投资783万元建成的检验中心已经能够检测39个项目。近年来,随着整个全省质量监督系统开展“三创三先”活动以来,绥化市实现了从检测设备到人员精神面貌的跨越式提升,在质监系统树起标杆。

技术人员在认真分析数据。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9月11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富开发区段氏面业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上工人紧张地忙碌着。在厂房外面,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流动检测车在三名工作人员与厂方的协助下,取样、现场检测一气呵成。生产厂长刘信对此十分感慨:“质监局对我们企业的帮助太大了,以前都是一听说质监局的来了,我们是该躲就躲,总认为他们是来找麻烦的。现在不同,他们不仅发现问题,帮助解决我们问题,产品质量上去了,消费者认可了,企业的利润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现在的产品,如果没有质量技术监督局出的质检报告,在市场上寸步难行。现在我们企业对质量技术监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质监人员检测产品。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据了解,近年来,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到企业,进行多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等多种现场办公方式,体现了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精神。

严把质量关,保证白酒质量安全。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9月11日,在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晓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近年来的变化,刘晓光如数家珍,从2008年到现在,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现了“三个翻番”。首先是固定资产实现翻番,原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到现在已经达到1.2亿;检验检测设备翻番,过去是价值几百万的设备,现在设备总值已经超过2000多万。除明水已经于2008年前建成检测中心,北林区因为市本级共用检测中心没有另建检测中心外,其他8个市县均在2008年后新建了各自的检测中心;创收翻番,2008年绥化市局创收300万元,到了今年就达到1000多万。各市县区年收入在700多万,到现在已经达到1500多万。过去,从市本级到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地道的“困难户”,因为缺乏检测设备,很多应该行使的关系民生的项目都无法组织有效监督。更有甚者,一些县局连自己的办公地点都没有,靠租借别的单位仓库或其他房屋办公。在这种条件下,该检的项目不检,人员普遍士气不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充斥。从2009年开始,经过三年的“跨越发展年”的大力投入以及工作制度、工作思路的改革创新,绥化市各级局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改颓势。如今,各检验检测中心高速动转,执法检测车直接开到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干劲十足,工作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
今年是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能力”提升年,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在全面树立起执法权威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为市场的净化和百姓的权益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