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老党员葛玉兰与环卫十年:用爱清扫 用心奉献
2012-10-09 16:37:2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夏雪 毕诗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讯 从事环卫工作已26个年头的老党员葛玉兰,每天清晨都会走上街头,检查环卫工作、不断地弯腰捡拾起地上的碎纸屑扔进垃圾桶……

葛玉兰(左)带领环卫工人擦拭街路。

  近十年来,葛玉兰始终这样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论炎炎夏日还是刺骨寒冬,都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上,她亲身经历了环卫工作的变迁。尤其是近十年,从人工清扫到冲洗车上道、从完全人力清雪到清雪机械作业、从多年来环卫工人服装不一致到统一着装……环卫工作有了惊人的变化。

  哈市第一台道路高压清洗车上道

  葛玉兰所在的香坊区清洁一中心负责600多万平方米街路、14个水冲公厕、3个旱厕和5个市场的清扫保洁工作。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身为清洁一中心主任的葛玉兰永远干在最前面,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在一次春季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中,葛玉兰对示范街路区的和平路、和兴路、哈平路、三大动力路等街路提前一周实行水冲洗作业。她亲自带领35名保洁员克服气温低、作业条件差等困难,采取人工冲洗的方式清洗路面。四月的冰城乍暖还寒,保洁员们用小刷子沾着凉水一点一点清洗路面,葛玉兰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能不能有一种设备改变这种状况,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呢?

  一次冬季清冰雪,抛撒融雪剂的一幕场景带给她灵感。清雪工作结束后,她找来几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大家坐在一起开始琢磨起来自制道路高压清洗车。经过多次的尝试,2010年4月,哈市第一台道路高压清洗车问世了。这种车冬夏两用,冬季改装成清雪车,夏季成为道路清洗车。葛玉兰的首创得到哈市城管系统领导的认可。

  24小时执勤的保障机动队

  每到建筑施工季节,一些车辆不注意封盖,沿街掉落的残土给清扫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还经常造成突发事件。2003年初,葛玉兰提出想组建一支24小时执勤,维护城市清洁的专业保障机动队伍。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哈市率先成立清扫保洁执法保障大队。这支队伍的任务是负责纠正区域内集体和个人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这支队伍每年清理违章小商贩百余人、施工工地残土洒落车辆近百台,为全区环境卫生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各种突发性保洁工作减少了50%以上。2003年4月18日保洁服务中心确立以动力广场为中心,和兴路、和平路、哈平路、三大动力路组成的“一点四射”示范街路管理体系。采取水刷清扫,高质量、高标准巩固保洁成果,这支队伍一干就是10年,市民的公德意识得到提升,城市环境显著改善。

  定制工作服保洁员统一着装

  从事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干环卫工这活穿不了好衣服,尤其是冬天,只能什么暖和穿什么。清晨、夜晚、下大雨、扬沙天……能见度低的条件下,环卫工人的安全也很难保障。

  2006年,在区城管局领导的支持下,葛玉兰为每名保洁员定制了一套橘黄色工作服。在视线不佳的日子里,百米以外就可以清楚看到在路面工作的保洁员。这件事经省市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兄弟区县的保洁服务队或打电话、或亲自登门学习这种做法。

  从国营职工到全员聘用制

  2005年事业单位实行聘用上岗,葛玉兰同志按区城管局要求在中心内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从副主任、科室领导、中队长、班组长到普通职工全部实行竞聘上岗。

  任亚娟原是一名普通保洁工人,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很快成为了班组的领导。在首次竞聘中,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中队长竞聘,她的业务知识、演讲成绩都得到了区城管局和中心领导的认可,成功走上了中队长的岗位。竞聘工作结束后,葛玉兰告诉全体职工:“只要你业务知识精湛,甘于奉献,事事都能记挂着自己身边的同事,人人都有机会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

  任亚娟的成功,触动了许多人。每年中心290余名正式职工人人参与竞聘。一级聘一级,“能者上,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为整个保洁工作从“源头”引得“活水”来。

  一件件首创不是灵感偶然的迸发,是葛玉兰从20余年清扫保洁工作的经验中提炼出的精华。她向我们诠释着一名优秀公仆所具有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有人说她傻,但她愿意凭着这股傻劲去工作。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是每天用扫帚一寸寸地清扫着管辖区域的大街小巷。

  “环卫工作就是反复扫、扫反复;彻底扫、扫彻底。”这是她对环卫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她把自己的全部都融入到环卫事业中,用爱清扫,心净无暇。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