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巴彦“土地郎中”开“营养处方”助农户增收
2012-10-20 07:12: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昕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0日讯(记者 李昕泽)哈尔滨市巴彦县是我省的农业大县、生猪养殖第一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在这个县里,提起一个人家喻户晓,他就是全省劳动模范,巴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王喜斌,农户们都亲切地叫他“王兄弟”。10月15日,记者驱车来到这个县,走近“土地郎中”王喜斌,记录关于他的故事。

  王喜斌。东北网记者 李昕泽 摄

  40多岁,黑黑瘦瘦的,不苟言谈,这是王喜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由于秋收没有结束,王站长一直在停停走走于各个农户家。

  王喜斌在地里劳作。东北网记者 李昕泽 摄


 

  田里指导秋收。东北网记者 李昕泽 摄

  当天晌午,王站长在科技示范户胡立志家,几句简单的对话后,他们就在老胡家30多亩的示范田里忙碌起来。老胡向记者介绍,“10年前,王站长来我家说搞测土配方施肥,我当时想,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整什么配方施肥,不是照样能产出粮食。但后来这技术一推广,大豆能出300斤,玉米也能产1200斤,比起以前,真是增产了不少啊”。

  王喜斌边工作边对记者说,“以前,老胡这块地经过测土化验,土壤有效磷偏高,按照化验结果,我们给他出了一个减磷、增钾、补氮的配方。能让他家的地增产粮食,我的工作也没白忙活。”

  与农民在地里劳作。东北网记者 李昕泽 摄

  胡立志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可把王兄弟他们累坏了。入户宣传、采土样、送配方卡、选肥、播种、记数据、测产,一忙就是一年,有事随叫随到。”

  由于要测土,记者随王喜斌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记者了解到,巴彦县的测土配方施肥是从2006年3月18日开始推广的。推广当天,下大雪,王站长冒着风雪在民主村采集土样,地冻地用铁镐一刨一个白点,但他还是坚持采集了十几个土样,采集结束时他手冻的直哆嗦。


 

  王喜斌指导农民培育大棚新品种。东北网记者 李昕泽 摄

  县中心成立第一年时还没有像样的化验设备,采来的土样就送到外地为农民免费测土配方。2007年,巴彦县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土肥站确定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第三批县。当年在省、市土肥站的支持下,改建面积250平方米土壤化验室和建设了一处年加工生产配方肥能力达5万吨的配肥站,开始了全面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这一下子可忙坏了刚刚担任土肥站站长的王喜斌。宣传、布点、gps定位、采样、晾晒、化验、配方、数据管理、培训和指导,每项工作他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2007年的冬天对王喜斌和他的同事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冬天。他们化验4000个土样,配比了玉米、大豆两套配方共8000个土样。对于王喜斌这个土肥战线的新兵来说,每项工作他都要从头开始,工作忙累一天后,晚上回家还要“恶补”到深夜。

  采访中,王喜斌说,“我出生在农村,黑土地是我的根,老百姓是我的亲兄弟,现在农业都注重技术,我们县的农业技术也要跟上,看到粮食增产是最高兴的事,而且每天跟农民兄弟在一起,感受自己很快乐。”

  王喜斌在实验。东北网记者 李昕泽 摄

  七年来,巴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为全县农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为全县节约化肥225万公斤,节约施肥成本480万元,总增产2925万公斤,粮食增收4785万元。

  王喜斌是名老党员,多年来,王喜斌刻苦钻研,成为了农业科技战线的一名尖兵。他组织实施的玉米螟防治技术、水旱田化学除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20余项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取得明显的效果,并完成了40多项农业新技术试验和研究课题,多项课题获奖。

  王站长很少在工作中说苦,他说,很欣慰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这片黑土地上,也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他说他喜欢“王兄弟”这个称呼,这让他感觉幸福。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记者回程的路上,一直被王喜斌的话感动着。那浅浅的微笑,那向我们送别挥动的大手,那质朴的眼神,他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农技干部,但他用尽心思,不遗余力,他虽然平凡,却是可敬可爱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

【专题】讲述——用身边小事记录龙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