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8日讯 楼峰如簇、物种琳琅、商机无限……在农垦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的发展史上,建城运动从未如此沸腾。
如今的鹤山小城已初具规模:生态、和谐,完美塑造了鹤山城镇发展的新内涵。春之逸、夏之魅、秋之情、冬之韵萌发了鹤山城镇发展的新生机。

雄伟壮观的标准化住宅群。
规划立城
近两年,鹤山农场打造中国北方寒区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镇,加速了新城建设步伐,催生了城建的累累硕果。
中国北方高寒地区园林式城镇高标准绿化标兵单位、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文明城镇等称等荣誉花落鹤山,2011年,全省十佳宜居农垦城的殊荣再一次镀金鹤山城。
按照九三管理局城镇规划目标,农场科学制定了“一镇、六区、四站、四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即保留场部城镇、5个管理区加跃进社区、4个农业作业站和4个畜牧养殖点,并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其他居民点全部拆除。
几年来,农场拆迁居民点28个,拆迁面积13.4万平方米,动迁居民2871户,在中心城镇建设住宅17.8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鹤湖”、“鹤林”、“鹤鸣”、“鹤园”、“鹤祥”四个高品位住宅小区,居民住宅楼房化率达83%,城镇新增居民1300余户。
为更好的规划城镇,农按照“一园一题、一区一景、一街一品”的设计方式,实现了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园林景观和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达到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景观园林风格的多样性。
花园化、景观化、人性化高标准搞好给排水、住宅新区规划高品位。绿化、美化、香花上,树、灌、篱、草、花高低搭配,形成绿地、花带、灌木、景观树、常绿树、乔木依次排列、阡陌交错。
到2011年底,鹤山农场场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5%;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达到82%;楼房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50%;住宅集中供热普及率84%;自来水入户率100%,;燃气普及率83%;公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率100%.....
一排排跳动的数字,诠释着改变。一项项举措的投入,更好地的代表着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生态美城
绿色,孕育着生机。“绿”,成为推进鹤山城市发展的生命之魂。如今,绿已成为鹤山最美丽的装束。

鹤山农场生态绿色城镇一角。
近年来,农场实施了护城林建设、千株果树进城、绿篱环绕三大工程。栽植银中杨、柳树和云杉8000余株,形成6000米环绕城区护城林;在城镇主街两侧引种了小苹果和山丁子树种,提高了绿化品位,绘制了春能赏花、夏能成荫、秋能看果的风景秀,通过花蝶效应丰富了城镇生物链;全场住宅小区、景观区、公共区共栽植绿篱4.2万延长米。此外,农场先后对城镇重点区域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移植大树2000多株,引种珍奇树种5000余株,铺设草坪2.7万平方米,使住宅区、公共区、景观区全部实现了绿色覆盖。
此外,农场重点完成了“一区,三线,五点”高标准绿化造林任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选择、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要求,采取高、中、低搭配,乔、灌、草结合的办法提高绿化档次和品位,实现绿化、美化、香化、花园化目标,达到保护自然、重塑自然的效果。
管理强城
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引起农场决策层新的思考。真正抓好城镇建设的关键在哪里?
随即,一道以“依法管理+服务管理+自治管理”为主料的珍馐佳肴“新鲜出炉”。
“学会管理,放大资源”。在这一理念中,领导们不断完善城镇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抓领导,带群众;抓机关,带行业;抓窗口,带社区;逐步实行了美化、净化,香化、绿化、亮化的“五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城镇管理一体化;坚持领导抓、部门抓、常年抓,全民建,全民管的管理措施。建立了城镇环卫专业队伍,核定了城镇管理专项经费,配备了相应的车辆及设施。使城镇管理实现了常年化、制度化、专业化、正规化。
为使场直中心城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经过科学论证,编制了《鹤山农场小城镇建设规划》,根据城镇经济布局规划出工业园区、畜牧养殖区、教育卫生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职工住宅新区、商饮服务区和群众文化休闲区等七大功能区。
在文明创评活动中,他们把培养群众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作为重点。在全场普遍开展了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讲卫生、比整洁,讲环境、比形象,讲创建、比贡献”活动;“环境使者、植绿护绿我先行”,引导居民和中小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自觉参与城镇建设、维护建设成果,全场居民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积极性正在高涨。
经营兴城
没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是没有生命的城镇。打通人脉,集聚人气,发展经济,是鹤山发展小城亮出的3张新名片,农场充分发挥集聚作用和辐射效应,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立足把特色产业做靓,优势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做壮,做到兴建一座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转移一批劳力、致富一方群众。

多功能主题文化广场。
2011年农场规划设计了103万平方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玉米、大豆、果蔬等加工产业,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城镇聚兴富民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加,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264万美元,第二、三产业比重达到50%。通过内引外联,使完达山乳品厂、科菲特饲料厂、木材加工厂、免烧砖厂、苯板厂等18家民营工业企业项目落户农场,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职工就业增收,大量地安置了富余劳动力。
随着一幢幢楼房相继建成,城镇的配套功能急需完善。为加强城镇服务与管理,农场还引进物业公司,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于水、电、路等公用设施明确物权、产权责任人,实行专业化管理。
盘活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美景引来八方客,农场人气指数不断攀升,年接待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达到4000人以上,景点周边的饭庄宾客满座,出租汽车往来不断,名优特产销售走俏。
巧夺天工大手笔,浓墨重彩绘新城。小城镇建设使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美丽、繁华、宜居、宜业、宜商的鹤山新城正展现在垦区大地上。
城镇,让鹤山更美好;生态,让鹤山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