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龙江医改递交惠民新答卷 30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2012-10-30 10:23: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国栋 车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30日讯 2009年4月21日,我省新医改工作启动以来,截至2012年2月底,三年医改阶段工作各项目标全部完成,其中,有30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近日,记者走进鸡西市、牡丹江市、鸡东县、东宁县、穆棱市等地,就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看到了我省医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长效制度的确立,普惠基层群众,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开始“试水”,逐步回归公益。

  创新服务模式

  做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三年医改期间,是我省历史上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配备适宜医疗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老百姓更愿意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穆棱市便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看到20多位老人坐在椅子上等待着体检,“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现在都知道能免费体检。”中心主任葛兆香说。等采完血后,两位护士将面包和水递到了老人手中,这也是该中心为老人们准备的免费食物。

  葛兆香骄傲地说,这个卫生服务中心是穆棱市规模最大、最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名全科医生,21名护士,设有全科医疗、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社区服务团队等16个科室。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时更是“全员上阵”——去年3月,中心组建了万事达、曙光、沿河、富家4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5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咨询电话。截至今年8月,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3819分,电子建档率88%,这支服务团队每周下社区5个半天,利用节假日、八小时以外等非工作时间走街串户、深入到居民家中采集信息,被老百姓称之为“移动”的医疗队。

  辖区里的高大爷说,因为有了服务团队的定期随访,他的高血压得到了控制,2011年,中心对筛查出慢性病的病人做健康随访2万余人次,对高血压病人实行分级管理,糖尿病人每两个月随访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超过60%。同时实行儿童系统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等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让老百姓拍手称赞的是这里独有的“康复治疗”,在一楼大厅里摆着一排康复器械,一个小护士正在帮助一位大爷做康复训练。沿河社区居民陶永杰腰部曾受过伤,需要平时进行按摩治疗,“按摩3天只花10元钱,离家还近。”陶永杰边说边夸着给自己按摩的医生,“小伙子按摩的手法不错。”

  创新绩效分配制度

  “东宁模式”促服务提升

  东宁县三岔口镇中心卫生院自从2011年5月实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在这里工作的人工资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达到600元钱。这个只有25人的乡镇卫生院,在改革后面貌一新,“最大的转变是医务人员工作的精气神涨了,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提高了。”卫生院院长方龙川说。

  据东宁县卫生局人事科长李晓波介绍,“将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考核相结合,分级分类,对基层医护人员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此,县卫生局先后组织人员16次深入乡镇卫生院,收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选派工作人员到相关的省份考察学习。

  以后,又形成《东宁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在全县实施。将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基础性工资比例调整为6:4,相较于国家3:7的比例,有效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省卫生厅副厅长魏新刚说:“通过绩效激励机制,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制’,强化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也使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效益进一步提高。”

  创新管理便民惠民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工作真正的“深水区”。

  2011年,我省在大力推进七台河、黑河、双鸭山、哈尔滨市道里区和省医院等国家和省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同时,各市地和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所公立医院作为本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同时,又确定同江、抚远、勃利、漠河、逊克、孙吴、东宁、饶河、萝北等9个县市作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改变“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经营思路,提出了“坚持政府采购为主、降低药品采购价格、加大基本药物采购、控制药品收入占比”的基本原则,目前,医院基本药物品种367个,占我省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425种)的86.4%,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率100%。

  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该院还强化主动服务理念,用人文化管理手段改善医疗服务,让老百姓更满意。记者在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结算挂号大厅里,看到像“新农合结算窗口”这样的20多个服务窗口,这是为解决“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等现象的举措之一。该院特别出台了“医疗服务限时措施”,急诊出车时间限制在3分钟内,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限制在30分钟内,农合出院病人当日就可以结算,患者出院后病历24小时内归档,办理出院时间10分钟内就可以办妥等。

  值得一提的是,鸡西市人民医院以“百姓需求为引导”,全力实现各信息化系统的有机整合与无缝连接。记者以患者的身份看病,在预约诊疗服务台办理“就医就诊一卡通”,涉及8个领域的15套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看病就诊流程的便捷化程度,更提高了信息采集的精准化与简约化。医院在2009年成立预约诊疗服务部,用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方式,实施24小时预约服务,并加入全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副院长王海龙告诉记者:“这也是双向的,方便了老百姓,也控制了医生合理用药,工作效率随之提高。”从门诊量来说,2001年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只有600~800人,现在每天的门诊量可以达到2000~3000人。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