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最早一批取得驾照女司机:现代“驾驶病” 我这老司机看不懂
2012-11-04 13:14:34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4日讯 “马达声声唱新歌,革命路上添新人。”这是1984年,商桂萍通过考试拿到驾照时,她父亲送给她的话。“我爸爸是老司机,哥哥也是司机,而我也一直有汽车梦。”如今,作为哈尔滨最早一批女司机的商桂萍已经58岁,驾龄已近30年,她如何看待时代变迁背景下有关驾驶的那些事?

  ●回顾

  “大姐大”当年学车时

  会经常哭鼻子

  商桂萍的驾照上显示的发证时间是1984年,准驾车型为B。“那时候,哈尔滨只有一所驾校,是交警队管理的,我是该校第十一期学员,属于比较早的驾驶员。我们当期有100多名学员,女学员只有5个,我是其中之一,都是单位选送的。要知道,那时能当女驾驶员是我们都不敢想的光荣。”

  “考驾照的流程是先参加单位选拔,体检合格后参加两个月的理论学习,然后再学习一个月的汽车修理。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理论考试,要求不能错题,我当时每天都要复习到凌晨3点。通过理论考试后,进入两个月的上道驾驶练习,5个人一辆车,一个老师教,每天坡起、移库,不停重复。我当时只有90斤,解放大卡车的方向盘根本转不动,有时候会练到手抽筋,也经常哭鼻子,可练着练着找到巧劲儿就很容易驾驭了。驾驶考试当天,驾校请来各学员的单位领导参加观摩,当时紧张地都要虚脱了,倒库只要一个碰杆,考试就会宣布结束,我当时很顺利,一下子就过关了。不过,拿到驾照后,也要有老师傅陪练半年,教你开车的‘规矩’,然后你才能独立开车。现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车的质量和档次也提高了很多,但教育的力度并没有完全跟上。许多驾校在对学员进行培训时,教练通过传授让学员懂得怎么开车了,但对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观念的教育则很少有系统培养。”

  ●评说现代“驾驶病”一二三四

  病症一:有证不会开也敢上道

  商桂萍:我的一位亲戚就是有证却没学过开车的“本本族”,他竟然想直接上道,后来我是磨破了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搬出杀手锏,让他儿子和他谈,才把他又送去驾校重新学习后才上道,否则那不是害人害己吗?

  现在有驾照的人很多,这其中不开车也不会开车的大有人在,他们空有“证龄”,却根本没有“驾龄”,这一点让老司机特别不理解。

  病症二:惨剧不断的醉驾

  商桂萍:因醉驾发生的惨剧不断上演,即使醉驾入刑、醉驾从严屡屡被提起,却依然没有遏制惨剧的发生。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全家老少40多口人,家家都有私家车,每到过年过节,我们都要聚会,我都会给有车的家人发条短信:“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已经成了我们家的规矩,喝,行,但都打车来。驾驶员得知道自己的底线。

  病症三:随便变道没规矩

  商桂萍:现在我退休了,也不开车了,路上车多是一方面原因,心理压力挺大的。另外,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开车,我还真看不懂了。前面车想变道就变道,根本不打灯,我们那时候是必须打灯,然后从左方变道,现在很多交通法规其实早就有,只是再进行强调罢了,根本算不上多严格、多苛刻。

  病症四:对新手很粗暴

  商桂萍:昨天早上我打车去看朋友,在友谊路往尚志大街左转等红灯时,前面有一辆贴着“新手”的捷达车,由于起步熄火了,一位的哥耐不住了,一声接一声拼命按喇叭,搞得那司机又连熄2次。我就劝司机别再催了,再催他更紧张,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唉!至于吗?其实我们练就好的驾车技术是为了我们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水平多么高。老司机更应该淡定、宽容、互帮互助。

  我当“新手”时,没少被感动。有一次,我的车在雪中熄火了,一位年轻司机帮我修了半个小时;还有一次,我的车因为电瓶没电停在路边无法启动,一位司机帮我接上了电瓶……那时候只要你的车出现故障,5分钟之内肯定能有其他司机来帮忙……

  ●比较新老女司机待遇大不同

  商桂萍:最初开车时女司机很少,我每到一个地方去,经常被围观,很多男司机冲着我不停按喇叭。那时候,我们女司机都是职业司机,驾驶技术与男司机相比毫不逊色。为了不影响正常开车,我们女司机一般都要穿舒服的衣服,平底鞋,根本谈不上美不美,安全驾驶是最重要的。

  如今,大多数女司机尤其是私家车主,她们也经常被围观,大体情况是因为开慢车,开得实在太慢了,而且前方1000米根本就没有车,后车狂按喇叭之后实在耐不住了,超过去,侧目,扔下一句:“果然,女的。”

  虽然一些女性驾驶员开车比较小心,喜欢把车速控制得比较低,觉得这样开车才安全。但是,有时候这样会起到反作用,很可能成为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安全隐患。此外,女性驾车的事故中,鞋子惹祸占到7成以上,所以,女司机开车时穿高跟鞋或是厚底鞋都有潜在的危险。

  正在开车的人,准备开车的人,千万提醒自己机动化已经来临,我们在买车、用车的认识上也不能“滞后”呀,别停留在任意穿行、灵活多变的骑自行车的交通形态里……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