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8日讯 11月23日至25日,记者随同由佳木斯市领导及各县(市)区负责人组成的产业项目检查组,顶风冒雪,对今年新开工的66个产业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拉练检查。每到一处,大家听介绍,看进展,找差距,增动力。
走进富锦市金珠满江公司年产10万吨格瓦斯生产车间,总经理王元忠指着一排不锈钢发酵罐自豪地说:“所有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正在投料发酵。明年元旦前大家就可以喝到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发酵工艺生产的格瓦斯了,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格瓦斯生产企业和地方利税大户。”
今年1~10月,全市共开工建设产业项目493项,同比增加177项;完成投资173.6亿元,同比增长76.9%。其中,92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比去年增加33项;完成投资87.5亿元,同比增长84.6%。
在建筑和房地产业由热转稳,对经济的拉动效用明显放缓的形势下,前三季度,佳木斯市GDP仍实现了13.6%的增速,增幅居全省第二;1~10月,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3.4%,增幅居全省第二。
市委书记王兆力认为,之所以能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产业项目的拉动。
这个市依托现代农业、中心城市、工业基础、沿边开放四大优势,在突出抓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等优势主导产业上用足功夫。
今年9月,80台摘棉机销往新疆及哈萨克斯坦,约翰迪尔(佳木斯)农机制造公司不仅新增销售收入1.68亿元,且又填补一项国内空白。随着常发佳联农机公司年产1万台高速插秧机、联正农机公司年产600台自走式割晒机等项目的陆续投产,佳木斯的农机产业已形成从种到收的全产业链产品结构。
随着佳木斯煤机公司年产550台掘进机项目试生产,总投资5.2亿元的郑龙煤机年产4500架液压支架和1.5万吨刮板机项目的启动及采煤机、矿用电缆、井下智能报警装置、矿灯等系列产品的引进,佳木斯将具备掘进机、采煤机、刮板机和支架等煤矿四大产品的生产能力,成为我省煤矿机械制造加工中心。
7月,百威英博(佳木斯)佳凤啤酒新增5万吨纯生啤酒投产;佳木斯仙潭酒业年产1.5万吨高档白酒项目年底将投产,结束了佳木斯没有高档啤酒、白酒的历史。
华豆年产15万吨豆制品深加工、锦稻60万吨大米等一大批绿色食品项目的启动,对促进粮食就地转化,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投资15亿元的佳木斯天润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项目,集交易、物流等多种服务于一体,已被省政府确定为中俄(佳木斯)农机展销洽谈会的永久会址,将助力佳木斯打造“中国农机谷”。
总投资7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的佳天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交易中心项目一、二期工程已交付使用,佳木斯市各类大型专业市场达到29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越来越强。
1~10月,全市共开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项目262项,比去年增加101项,占全部项目的53.1%,切实体现了佳木斯市的产业特点、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
在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佳木斯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吸引外资、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载体,加大以省重点扶持的农机产业园、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为龙头,同江木材加工园、桦南工业园区等其它省级园区为带动的项目载体建设步伐。
高新区成立3年来,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开工建设产业项目5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
农机产业园已累计开发面积2.8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8亿元,入驻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形成了涵盖收割机、耕耘机、整地机等七大门类80余种系列农机产品的产业规模,预计到年底,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了两纵三横、总长为18公里的主干道路网,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累计入驻项目8个,总投资26.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96亿元,利税6亿元。
市长孙喆告诉记者:“园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一大批科技水平高、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初步形成了重点项目带动,相关企业紧密跟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喜人景象。”
时下,把冬季变成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时节,为明年产业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已成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重点。
一股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的热潮正在寒冬里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