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次鲜明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战略思想,并具体要求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这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确保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强化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服务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各级执法机关要公正执法。
二、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能,集中力量组织和提供基本民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公益基础服务,动员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基本需求。要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老少边穷等困难地区和城乡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公共财政投入、援助帮扶力度,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工作部署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民生制度安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改善有制度、机制保障。着力抓好就业工作,努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必将为发挥好社会协同作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要利用群团组织社会服务管理优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创新,完善其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要规范社会组织,促进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培育经济类、慈善类、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把能够由社会组织做的事情交给社会组织。制定和完善对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法规政策,确保其既发展得好又管理得好。要促进城乡社区发展,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城乡居民自治组织基础建设,健全组织、壮大队伍、改善条件,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理顺社区内部治理关系,健全社区自治相关制度,规范决策办事程序。
四、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上学、同工同酬、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健全社会关怀帮扶体系,帮助残疾人、重性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在就业、就学、就医和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符合条件的特殊罪犯在社区矫正,减轻服刑压力,促其早日回归社会。要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认真总结运用全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做法,做到及时掌握信息、坚持抓早抓小、注意慎用警力、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因势利导、加强舆论引导、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加强平安龙江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要求,制定实施平安工程,抓紧建设完善四个系统:一是信息综合系统,从上到下畅通有效;二是技术防范系统,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来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固本强基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覆盖;四是应急处置反应系统,一旦发生影响稳定的问题能在最快时间妥善处置。通过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平安工程,使维护稳定工作基础打得更牢、措施落得更实、实际效果更好。
(本文系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第三次集中学习时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