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6日讯 到2012年末,我市城乡各类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呈现出诸多亮点。
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区2012年新开工10个非煤产业项目,完成7条道路及供热、给排水等配套工程。勃利县工业经济示范区已有18户企业20余个项目落户“五区一园”,入园企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税金等经济指标占规模上工业企业的9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勃利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54.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5万亩,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14.22亿斤。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三季度,全市黄牛及肉牛存栏4.71万头,同比增长3%,出栏2.67万头,同比增长6.2%;生猪存栏29.64万头,同比增长2.75%。2012年全市新建技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5个,全市动物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动物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组建1000万元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农机保有量新增160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60万千瓦,综合机械程度达到88%,完成国家农机购置补贴500万元,培训农机技术人员6000人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汪清水库主体工程建设、长发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连珠河、大义、通天、玄羊河、驼腰子、太平、开荒等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通过对上争取,中鲜村新修水渠2300米,由市防汛部门组织实施的200延米倭肯河红旗镇段河堤加固项目已完成。
加大涉农服务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办理了1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大商集团、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在我市各乡镇开设连锁店239个,指导农民签订农产品订单1970余份。先后帮助组织涉农产品86个品种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17次、使部分产品走向了国内市场,冲入国际。红盾护农行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8.4万元。稳步推进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截至11月末全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3805台(部),销售总额5亿多元,已兑现补贴191847台,补贴金额6000多万元。茄子河运通物流中心大市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桃南菜市场改造工程已经开工。
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2012年,新兴区的红胜、红光、东新村和金沙新区的林宝山、北兴农场的赵家寨纳入全省乡村旅游规划之中,为下一步对上申报争取资金和研发项目做了前期准备工作。红胜村利用引资在红胜果园进行三期建设,一期完成一栋旅游服务中心和五栋家庭宾馆基础设施建设;林宝山景区主要建设项目有文化长廊、景区大门及观光亭,北兴农场的赵家寨将新建一处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帮助东新村编制规划,研发项目将纳入全省乡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加以开发建设;石龙山和西大圈重点改善景区生态环境;继续做强做大勃利黑陶特色产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对原有黑陶工艺品生产线进行扩建改造和产品深度研发,并向省旅游局申报了2012年省旅游商品项目发展资金。西大圈景区成功完成了3A景区的创建工作,加快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旅游景区品牌。
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我市2012年申报的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和20个省级生态村通过省环保厅考核验收。勃利县永恒乡北兴村垃圾处理中转站项目,已完成土建、基础设施建设。金沙新区大型沼气站工程已能正常运行。全市省级生态乡镇达到50%,省级生态村达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