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3月6日讯 (记者 王蕊 侯巍) 假期补课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引起社会热议。围绕学生假期补课现象,记者5日采访了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鲁锐。
省社科院研究员鲁锐。
补课现象屡禁不止,凸显社会深层次问题
鲁锐表示,补课已不仅是一个社会现象,凸显了社会的深层次问题。补课风久刹不止,根源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当前教育单一的评价机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的相互攀比等因素,其中也包括部分办班机构和教师从补课中获利的动机使然。相关部门打击力度不够,没有长效管理机制,不能实现长期监管,往往检查一下就完事。补课班一遇检查就躲,等风头过了再来。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是导致乱补课现象长期以来不能得到有效抑制的原因。
鲁锐认为,假期过量补课,除了在有限范围内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正常健康成长有着多种害处:如没有针对性一味给孩子补课,效果会适得其反,不仅本质上并没有提高成绩,还会造成孩子负担过大影响成绩提高。另外家长强制给孩子补课,容易使孩子与家长产生情绪上的对立,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同时,老师将本属于课内的东西拿到课外去讲,这不仅对学生不利,也必然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
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抑制乱补课现象
鲁锐建议,首先,政府要真正负起责任,保障学校均衡发展,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应设立相关部门主抓乱补课问题,真正下功夫、积极找对策、想办法。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有效监管,建立健全举报监测制度,发现超时、违规补课现象,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及时处罚。
其次,作为学校要保证老师在课内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教师课上留有余地的现象发生。针对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学校可根据学生分层次,有针对性和特点集中组织需要补课的学生学习,收取家长相应的费用。
第三,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家长的素质,帮助家长理性对待补课。是否补课,请家长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不要勉强孩子进行补课。家长要真正把握孩子的能力,不盲目跟风和一味追求成绩,要选择适宜孩子的东西,针对个体差异培养孩子,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