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20日讯 假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是休息放松、沉淀知识的宝贵时间,也可以是远渡重洋、放眼世界的好机会。2013年寒假,16位哈尔滨大学生通过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分别前往了毛里求斯、肯尼亚、俄罗斯、菲律宾等10个国家,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海外志愿者生活。志愿活动不但让学生们零距离触摸到了书本上难以接触到的人文知识,也展现了我省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工程大学志愿者马成与巴基斯坦学生在一起。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赖晓馥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大三学生,通过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寒假她来到毛里求斯从事交通安全知识志愿项目。赖晓馥说:“看到这么清澈明亮、渴望知识的双眼,更坚定了我要为这里的孩子做点什么的信念。”让她感到欣喜的还有当地人对于中国志愿者的友好,“7个星期的海外志愿经历,给我留下的更多的是不舍。”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二学生马成寒假去了巴基斯坦。刚下飞机,他就感受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友好。行走在巴基斯坦的街头,他总会遇到当地人主动用蹩脚的中文说着“你好!”马成说,他在巴基斯坦的志愿服务项目是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志愿者们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当地的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马成的学生都是中学生,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中国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要问。而对于他设计的活动,学生们总会充满热情、一丝不苟地完成。马成说:“我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似乎已失去了问问题的欲望。在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应有的状态,这次巴基斯坦的经历对我是一次成长,而我更加兴奋的是自己承担了向巴基斯坦学生展示当代中国的崇高使命。”
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寒假从事海外志愿者的经历,将会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他们都很珍惜这样一个自己祖国、为自己家乡“代言”的机会。记者同时了解到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作为全球最大的、由学生独立运作的组织,已于2010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引进哈尔滨市,目前已进入哈尔滨市多所高校。今后还将为更多冰城大学生提供参与海外志愿活动和海外公司实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