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曾设“中共六大”秘密接待站 原址位于红专街20号
2013-03-26 15:00:2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6日讯 近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

  85年前,中共中央决定在6月份召开中共六大。当时,国内“白色恐怖”笼罩,危险重重,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中央决定将党的“六大”会址转移到莫斯科。全国各地前往莫斯科出席会议的代表,大部分由上海经大连到哈尔滨,由哈尔滨经满洲里赴莫斯科。为确保安全,党中央设立了“哈尔滨秘密接待站”。

  寂静之地暗藏惊心故事

  “秘密接待站”为何选择哈尔滨?昨天,记者随我市党史研究专家张伟来到红专街20号,听他讲述秘密接待站的人与事。

  “选在哈尔滨,因为这里是原中东铁路的交汇点,到达莫斯科交通方便。”张伟说,当时地下党员阮节庵在电台工作,其妻是电话局打字员,两人的身份适合掩护。两人的家——当时外国四道街14号平房,就被定为秘密接待站,也就是今天的红专街20号。

  如今,20平方米的黄砖小屋变成了7层楼房,秘密接待站旧地已成为哈尔滨画家创作中心。在张伟眼里,周围的喧哗显得这里格外安静,“85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假扮夫妻接应各地代表

  秘密接待站在当年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张伟说,经过近年来民间党史爱好者以及专家的努力,一些片断现已经串连成线。

  当时,中共哈尔滨县县委指派李纪渊与阮节庵、沈光慈夫妇负责接待任务,同时,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带7岁的女儿瞿独伊到哈协助,解放后杨之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杨之华带女儿由上海赴哈,随行护送四川、湖北两位代表。尽管一路小心,仍屡遭盘查。上了火车,车厢里到处有奉系军阀的军警晃来晃去,露出南方口音必引怀疑,大家只能不言、不动、不吃。到哈尔滨接头后,杨之华与李纪渊一同开始工作。

  4月初起,代表陆续抵哈,用暗号与李纪渊、杨之华接头。来的若是男代表,杨之华就带上女儿前往接应,假称夫妻。张伟笑称,“党代表就此有了同一个‘女儿’。”

  火柴暗号马车送人去边境

  “代表下了火车后,来到中央大街一家沽衣店接头。”张伟说,据老同志回忆,接头时,代表们拿出几根火柴,一齐折断,这就是暗号。接待站为代表安排食宿,为避免敌特检查,代表有时也在道里和道外其他安全地点居住。张伟介绍,代表在哈只停一两天,便前往满洲里。

  张伟说,满洲里站附近有两辆马车等待,车灯上有67、69两个号码,马车前面挂着车灯,如果代表手中的号码牌和车灯上的号码对上,就把手中的号码牌交给马车夫,不必说话,点点头即上车。马车把代表送到满洲里远处山上的一间房子里,乘火车穿越边境,前往莫斯科。就这样,40多位代表在这样的掩护下,得以前往边境。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罗章龙、夏曦等领导人都是由哈尔滨秘密接待站迎送。杨之华在完成接待任务后,也随最后一批代表赴莫斯科。

  总理遇险机智应对得脱身

  “当时有一段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张伟讲到,当年,周总理夫妇为躲避检查,被迫丢掉证件,几经周折又与秘密接待站取得联系。

  邓颖超作为列席代表与周恩来同行,途中遭遇日本警察盘问,周恩来泰然答曰:“做古玩生意,到吉林去。”警察质问:“你不是做古玩的,是当兵的。”周恩来不慌不忙地亮出双手反问:“你看我像当兵的吗?”

  在回旅馆的路上,周恩来发现有特务跟踪,便马上叮嘱邓颖超,立即将在哈尔滨接头的证件销毁。在去长春的火车上,对座乘客虽不断用中国话与自己攀谈,但周恩来很快发觉,此人实为日本特务。二人在长春下车,短停躲避后再行哈尔滨。

  此时证件已销毁,无法联系。邓颖超只好在车站等候,直到李立三等下一批代表到哈,才得以验明身份,与秘密接待站取得了联系。

  张伟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时小屋变成了楼房,但见证这些故事的文献和图片,就保存在离红专街20号不远的西十五道街市党史纪念馆里。2011年“七一”前夕,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哈尔滨市革命遗址时,在原址墙体上,悬挂了“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标志碑,以示纪念。从此,红专街20号的重要身份终于亮相于世人眼前。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