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5日讯 (记者 李博) 25日,黑龙江省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制品及非法出版物120余万件,表明了我省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严正立场和坚强决心。就2012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完成情况和今年“扫黄打非”工作任务,记者采访了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同志。
记者:2012年我省“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负责人:2012年,全省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部门以加强日常监管和开展专项治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出版物市场清查和专项行动,在查缴违禁和非法出版物,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等文化垃圾,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整治非法报刊和网上“扫黄打非”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一年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7000余人(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场所12000余家(次),共收缴各类盗版和非法出版物203,453件,取缔无证经营出版物店档摊点119家;对8640个网站进行清查,清查相关链接56346个,清查网站内容信息24万余条、涉及网页近25万个、图片3000余万张、博客图片2000余万张,关停违法违规网站9个;检查印刷复制企业789家,查处违法违规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印刷复制企业21家,处罚违规经营企业28家,取缔无证照经营3家;集中销毁盗版及非法出版物140万余件;查办行政案件315起,移交司法机关7起,已审结刑事案件2起,4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有效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秩序,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较好的文化环境。
记者:当前我省的“扫黄打非”工作形势如何?
负责人:当前我省的“扫黄打非”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利益驱动下,制售各类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出版物和其它各类非法出版物的行为仍然存在,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和低俗信息、销售非法出版物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扰乱了文化和出版物市场秩序,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损害了民族创新力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形象,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开展“扫黄打非”,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予以严厉打击。
记者:今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负责人:按照《2013年黑龙江省“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今年“扫黄打非”工作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管,坚持对交通枢纽、繁华街区、集贸市场、校园周边、大型图书和音像制品卖场、租售摊点、电脑软件市场等重点部位,进行反复清查,坚决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坚持查处非法网络报刊、非法报刊网站、假记者站、假记者,查处非法时政类、军事类、宗教类、医疗类报刊,深入整治非法资料性报刊和其它违规报刊。二是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等文化垃圾。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继续整治利用互联网、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扫除宣扬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封建迷信、黑道帮派等内容的出版物,查处以未成年人为主要题材和传播对象的淫秽色情和低俗出版物,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坚决查处侵权盗版行为。重点查缴盗版的重大题材出版物、畅销出版物、教材教辅读物、工具书、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出版物;重点整治未经许可非法上载、传播他人作品以及通过视听节目网站、网上书店、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售盗版图书、音像和软件制品的行为,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记者:对今年的“扫黄打非”工作是怎样安排的?
负责人:今年我省将重点组织开展三项专项行动:一是“净网”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将集中组织检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视听节目等网站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平台、在线视频播放软件、网络资源下载工具,坚决清除含有淫秽色情和低俗等内容信息,切断淫秽色情信息传播利益链,严厉打击销售淫秽色情出版物及预装、下载淫秽色情信息行为。二是“清源”行动。加强对印刷复制企业的重点检查,完善印刷复制企业管理台账制度,实行风险分析,对没有严格执行委托书制度的印刷企业,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严厉打击制售传播宣扬“藏独”、新疆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等非法出版物。三是“秋风”行动。集中打击非法网络报刊、非法报刊网站,深入整治违法违规编印、传播的内部资料性报刊、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等。依法取缔未经批准设立的报刊出版发行机构,严厉打击假冒记者身份、假冒网站新闻采编人员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聚敛钱财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