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3日讯 今年,我市将继续创建3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并在150个社区启动防灾减灾工程,进一步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市、区、街道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将增至1166处。
据介绍,为提高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自2010年起,我市连续四年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列为全市惠民行动项目,共创建了147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制定灾害应急救助预案,设立应急避难场所,购置灭火器、应急灯、救生绳等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救援工具,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市、区、街道三级应急避难场所986处,多是利用现有公园、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场地改造而成,通过应急水电、厕所、物资供应、医疗卫生、防疫等设施设备,实现应急避险功能。今年预计还将增加180处左右。
·应急避难场所·
·防灾减灾工程·
启动防灾减灾工程的150个社区,将配备医疗急救、紧急救助、保障安全、紧急通讯、临时避难场所、生活保障等与防灾减灾相关的设备、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于一体的完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