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漏点深浅

沙袋“垒坝”

抢险人员倒鞋里积水
生活报8月28日讯 连日来,哈尔滨段的高水位,让太阳岛内地面比江水低出6米多,使太阳岛成了四面环水的“孤岛”,13天来有76处岛内“小井”发生涌水,青年之家江堤、太阳岛瀑布和老河套缓坡林发生大渗漏。截至27日13时许,三处大渗漏已经集中封堵,“小井”涌水还在紧张处置中。
A
太阳瀑水面
上涨40厘米
27日9时许,记者来到太阳岛,在太阳岛的外围有两道岗,除驻岛单位、防汛、防疫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禁入。在环岛的、由红色沥青铺就的堤顶路上,每隔一段就备有一堆沙子和碎石,身着迷彩服的抢险人员正忙着装沙袋,并摞在路边备用。
在太阳岛主要景点之一的太阳瀑,原本在水上的栈桥,如今大部分被水淹没,在水面临近堤顶路的斜坡处,铺了大约200余平方米的大沙袋。太阳岛防汛指挥部主任孙显声告诉记者,现在的水面比平时上涨了40厘米,水位为116.5米,而坝顶路另一侧的江面水位则达到119.49米,两个水面差近3米。为了保护大堤,不让江水渗过来,抢险人员在这里垫了一层碎石,再在上面铺沙袋来固堤。
B
松鼠岛等景点
出现积水点
距太阳瀑不远处的浴日台,如今成了“浴水台”,两米多高的壁画墙大部被淹没在水下,只露出七根雕柱顶端的“兽头”。除了岛内湖面的水位上涨,一些地势低洼的景点也出现了地面过水的现象。在松鼠岛正门前的草坪上,出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积水,最深处大约有40厘米深。通往垂钓园和天鹅湖方向的石头路也出现积水,正在巡堤的景区工作人员韩跃春告诉记者,松鼠岛上还有一处积水点,警堤路与东游路交口处、太阳瀑也各有一处。
此外,在青年之家江堤、太阳岛瀑布和浴日台之间瀑布、老河套缓坡林等3处地点,还出现了约150平方米的渗漏。防洪人员在26日对这些隐患进行了集中封堵,目前以上险情已经基本排除。
C
76处“小井”涌水
除了三处较大面积的渗漏和沙坝存在危险外,废弃的“小井”涌水险情也不容忽视。孙显声说,从8月14日出现第一次涌水险情到现在,已经发现76处废弃管井涌水。最近这10天来,平均每天都要处理6至7处,如果不及时处理,这样看似很小的漏点,极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险情,“一旦漏点与江水贯通,很快出现管涌,大量的水从这里涌出,再严重就会溃堤。”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废弃管井?孙显声说,这都是岛上居民在搬离时留下来的,这些废弃管井大多都埋在土层下面,平时没水的时候,根本发现不了,现在坝外水位高,岛内地势低,强大的水压就从这些薄弱点喷涌出来,所以,太阳岛防汛指挥部派出人员24小时巡堤,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处理。
D
200公斤海带堵漏儿
当日10时30分,记者随抢险人员孙显声来到秀木坪东堤的背水坡,穿过一片半米高的草丛,眼前出现一处约8米宽的涌水水洼,中心正向上翻滚着清水。走进查看时发现,这是一处直径12厘米的废弃“小井”。从水洼中走出来的孙显声说,“水温也就六七度,不到10分钟,就拔得受不了。”
探明了情况后,排险随即展开,20余人将粘土袋、碎石、沙子搬过来,景区职工王喜春扛着沙袋向前走时,靴子被泥泞的地面粘住,他放下肩上的沙袋后才回去拽出靴子。一会儿,抢险人员又拿来几袋海带,“用海带封堵废弃管井特别有效,这是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孙显声说,“把海带团成团,用木棍将其塞进涌水点,一直到塞不动为止,海带遇到水,就会膨胀封堵住漏点,在往里填料进行封堵。”太阳岛防汛指挥部准备了200公斤的海带来应对类似的突发险情。
E
撤水比涨水更危险
沿堤顶路走了一圈后记者发现,江水被堤顶路所在的大坝挡在了岛外,但江水水面要明显比岛内的道路高出一大截,足有6米多。同时,太阳岛还存在南堤高、北堤低的地形,落差大约也有两米,使得太阳岛的防汛重点放在了北堤。
目前,松花江干流洪峰虽然通过了哈尔滨主城区江段,但对太阳岛来说,危险期才刚刚开始。太阳岛堤防抢险负责人孙显声说,哈尔滨城区段的水位虽然降了,但哈尔滨的下游仍处于高水位,因此,高水位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缓解,高水位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加上太阳岛的沙基沙坝长期浸泡,土质变松软,容易变成泥沙流走,存在着溃堤的危险。“现在的大坝就是一个吸满水的海绵,因此说,撤水期的太阳岛比涨水期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