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办事处居民热情投票。
1991年出生的女孩杨萍当选红旗新区社区副主任。这位22岁的女孩将当起2万多户居民的“当家人”。
东北网9月22日讯 记者昨天赴哈市部分社区投票点,亲身感受300多万居民为各自认可的“当家人”投上神圣的一票。真实、公平、开放的竞选,也让更多热心肠、有才干的人,成了新一届社区“当家人”。 老主任受居民拥护破格获连任
“我们这社区可多亏了有战大姐,这几年社区变化可大了。”昨天13时,在道里区通江街道办事处上红社区,记者刚一进社区内,就被几名热心居民围住。老主任战敏良的付出与努力,在居民口中成了一个个暖人心的小故事。
57岁的战敏良笑着说自己到了当奶奶的年纪。按规定,她确实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可居民的热情拥护,留住了老主任离去的脚步,破格连任社区主任。
“我在社区干了11年,2314户居民,就连谁家小猫小狗长啥样,我都能分得清。”战主任说,她们那个年代的老社区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腿勤、爱管闲事。
“听说这次换届,年轻人参与得很多,大学生也多了,还有研究生,真好啊!”老主任脸上露出了微笑。她说,现在社区工作大部分资料已录入电脑,各种档案也都变成了电子版。社区工作早就不再是家长里短、调解两口子吵架了,所以未来的社区工作更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多给年轻人些机会,帮他们一把,相信他们错不了!
3026票投给“90后”
“这姑娘比我姑娘还小两岁呢,能行吗?”昨天一早不到8点,记者看到刚从早市回来的程阿姨就和邻居王阿姨,对着正式候选人的介绍展板,开起了“讨论会”。“咋不行?现在年轻人,给他们机会,都错不了。”王阿姨肯定地说,她曾听过这个1991年出生的小姑娘的竞聘演讲,说了好多新想法,很不错。
为了这次竞选,22岁的杨萍确实下了功夫。自己去了报名的社区十几次,跟居民聊天了解情况,看社区环境,上网查关于社区建设的资料……她说自己年轻,没工作经验,就得这么“恶补”。于是,“微信”、“微博”、“QQ群”也将参与管理社区,服务居民,这样的演讲,让很多中青年居民为之兴奋。
今年7月份刚从哈尔滨商业大学销售专业毕业的杨萍,选择了和同学们不一样的就业路——“向下走”。“我同学中不少人都去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公司工作,工资都不错。”可杨萍说,那条路不适合她。“我愿意工作离家近,还热心肠特别愿意帮助人。所以那天看见单元门上贴着换届报名通知,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
在杨萍眼里,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太正常了。“其实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需要这样的基层阅历。”工资不高,活儿却琐碎,在她看来正是锻炼的好机会。而且今后做得好,还有可能竞选公务员,前途挺好!
26岁女生持全国资质上任社区主任
“我要到润园小区去看看许大爷,他马上要去海南过冬了。”大选临近,作为两名正式候选人之一的26岁的王宏蜚,却异常冷静与从容,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我也没想那么多,不管结果如何,都得把眼下的工作做好。”
“我可不年轻了,已经在社区工作五年了,是名‘老大妈’了”,小王开玩笑地说,“我挺喜欢这份工作,也为这份喜欢而努力。”小王去年通过考试,拿下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这本象征着更专业、更权威的资格证,目前哈市拥有者不超过5人。
“年轻不是挥霍的资本,而是不断学习的动力。”在爱建社区工作五年,王宏蜚坦言她从当初刚毕业“不得不先找个地方就业”的被动上班,转变成了今天的喜欢这份工作。“社区也是我的家,我希望让自己更专业,更权威,把我的家建得更好!”
研究生放弃高薪竞争“小巷总理”
“211院校”的硕士、知名民营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孙宁的简历让群力街道康泰嘉园社区的居民大吃一惊。
这次竞选社区“当家人”学历最高的孙宁,说起话来很实在。“去年年底,我考上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说实话,当时选择进社区,更多地从家庭角度考虑。回到哈尔滨,结束夫妻间两地生活,可以更好地照顾好父母。”孙宁说她是个很传统的女人,尽管名企给的工资挺高,可与家人团聚,让她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后者。
“在社区工作了这大半年,确实很累,工资还不高,但我得到的锻炼却很大。”孙宁说,理工科出身的她,现在与人沟通的本领大有长进。“生活本就是有得有失,主要看你究竟看重的是什么。”孙宁说,在社区工作没什么“屈才”,这只是一份工作,她要做的就是好好干。
好脾气“男主任”粉丝多
昨天上午10时左右,记者在新华街道理工大学社区,找到老沙没费一点劲儿。提起“老沙”,社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男主任”,不仅干活抢在前面,还成了社区里的“知心大叔”,拥有很多粉丝。
直到今天早上上班路上遇到社区居民,沙乃学被问的第一句还是“老沙你报名竞选了吧?”
“大老爷们咋当了社区大妈?”这个问题是老沙近4年来,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当年单位改制买断后,要养家糊口的老沙竞聘到社区工作。
“其实‘男主任’的优势很多。”老沙说他以前是个暴脾气,可在社区干久了,脾气被“磨”得平和了很多。
社区居民有事都爱找老沙,觉得这个男主任挺大气的,把自己的手机号张榜贴在各单元门上,告诉大家24小时有事可随时打电话。老沙有句口头禅“这事你不是没有道理。”很多本是气鼓鼓来的居民,被这么“一肯定”,气也就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