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0日讯 近年来,大庆将十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课题,从政策引导、项目运作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温暖与关爱。
大庆市不断强化服务管理工作,“八管齐下”温暖十类特殊人群
外地人成本地人特殊人变正常人
今年40岁的姜革,老家在哈尔滨呼兰区,来大庆打工7年的他,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庆人。“我连续三年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仅办理了居住证,今年3月份我的户口也落在了大庆。”姜革笑着说,这回孩子可以在大庆上初中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姜革只是我市十类特殊人群中的一个代表。十类特殊群体是指大庆城乡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没有覆盖到或没有完全覆盖到,需要特别关注和特殊管理的人群,包括处于非常规条件下需要得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青少年、妇女儿童、老年人、暂住人口及进城务工人员、司法矫正对象及刑释解教人员、需要心理援助及干预的人群、缺乏管护的智障人员及有暴力倾向或处于康复期的精神病人、长期滞留街头路口的流浪乞讨人员、目标人群、贫困宗教职教人员及信众。
近年来,我市将十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课题,从政策引导、项目运作、社会动员、活化载体、创新管理、规范服务、夯实基础、加强宣传八个方面开展工作,为特殊人群送去了更有人情味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温暖与关爱。
在创新管理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制度。流动人口持有居住证,可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方面和大庆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另外,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连续缴纳养老、医疗保险三年以上,并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在庆落户。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居住证22万张,并为持有居住证的413名流动人口办理了落户手续。
在项目运作上,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制定了由七成百姓“拍板”的“百项民生项目”规划,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弱势妇女援助、青少年发展援助等工作纳入其中。目前,集医疗、保健、预防、急救等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的土建项目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购置;可为残疾人提供学习、康复、就业等一条龙服务的特教中心主体已投入使用;有200万册藏书、可24小时自助借还、内设盲人阅览室的大庆图书馆正在调试设备,验收后市民持身份证可免费看书。同时,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学校医院改造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在活化载体方面,市老龄委免费为城区三无、低保、低收入、重点优抚及90岁以上老年人安装“一键通”96760呼叫专线,为他们提供10项免费上门服务;市综治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警示教育进校园”活动,目前已有3944名师生接受了警示教育;市司法局借助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位监控,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市直机关各部门上下联动,尽可能共同服务十类特殊人群。
此外,在政策引导、社会动员、创新管理、规范服务、夯实基础、加强宣传等方面我市也为十类特殊人群做足了文章,让这个弱势群体活得更轻松快乐、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