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在课堂上练习
生活报10月30日讯 10日18时,哈尔滨,中雨。在道里区共乐西头道街的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当众讲话培训班第118期第六堂课准时开课,黑龙江省金泉粮油贸易集团董事长金义坐在教室里,一脸兴奋。62岁的金义身家过亿,他在这个被校长修伟良称为教人如何“讲出前途”和“喝出生产力”的学校里,已经坚持口才学习5年了。“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天不学习同学知道,三天不学习大家都知道了。”金义说。
发言卡壳想“学说话”
在一次被金义称为“大场合”上的发言卡壳,触动了他想认真“学说话”的决心。
5年前,金义参加一次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会议。“这不够一个亿资产是进不去的。当年我省粮食行业有三家企业够资格参加,我家就是其中一个。”参加会议前,金义请人写了一篇讲稿,他在家背了很多遍,可坐在会场的长桌边,他发言却屡屡卡壳。“其他的公司老总都是侃侃而谈,我觉得自己说得‘语无伦次’。原先不知道,跟朋友吃饭也会应酬,但能站在台前风趣幽默地侃侃而谈正是我所做不到的。”
几天后,金义在一场乒乓球周年庆典上遇到了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的校长修伟良。当时修伟良告诉金义,这所学校就是让你从不敢说话到敢说话,从敢说话到会说话,从会说话到巧说话。
课堂上的修伟良常被学生们称为如同演二人传,他的幽默吸引了所有学员的注意。金义也是试听了一堂课,立即出钱报了当众讲话、人际沟通、主持人三个培训班。
一套讲稿背千遍
10日的当众讲话培训班的课堂上沿袭一贯的授课模式,校长修伟良讲一小时,后一小时每名学员轮流练习当众讲话。“57次当众讲话换来的是不紧张,16次丢脸换来的是不害羞。在课堂上练,当着大家面前练,一点点丢脸。”校长修伟良说。
19时许,金义主动站起来演讲,他这次演讲是为几天后的一场婚礼讲话做模拟演练。两分多钟的讲话完毕,现场同学掌声一片。
金义能如此流利地讲话离不开自己的苦练。刚开始学习时,他早上5点就起床背诵课堂上发的套句。甚至滑雪时,滑雪服的手腕处也贴上小纸条,这样在乘缆车上山的时候也可以背一会儿。“年轻人背十遍可能就记住了,我可能就得背一百遍。”金义说,“闲聊中或者在电视上听到一句‘好句’,我就紧忙拿笔记下来,没事拿出来看看,熟了,就变成自己的。”
现在参加婚宴、生日宴等,金义的讲话都是自己准备。“自己组的词,记忆深刻,这也是个乐趣。男人嘛,就得坦诚、风趣、幽默才能有魅力。”为了保证发言流利不卡壳,金义要把自己组的词背很多遍。“前几天参加一场在香格里拉办的升学宴,我准备了二十多天,一天背四五十遍,一千遍是有了。头一个礼拜,也是朋友办的升学宴。我有一套词也特别美,但不能说一样的,所以得新准备一套词。背了800遍,只多不少。”
学了5年
不愿毕业
金义是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的老学员,已经学了5年还不愿“毕业”。作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他说:“忙里偷闲,没有时间就挤时间,到学校学习锻炼嘛。谁都忙,在于你想不想干。”
“友谊来自真诚的自我介绍”,课堂上每位学员的发言都是一样的开头。这样一番自我介绍完毕,记者惊讶地发现,现场不仅有多位像金义一样的企业家,还有公务员、商人、教师、医生、公司职员、大学生等各行各业。“口才是天下第一才,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校长修伟良说,“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靠专业技术,85%是靠人际沟通。”不是满嘴跑火车的称兄道弟,不是事事迎合的溜须拍马,人际沟通艺术的精髓,在于火候,在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