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6日讯 在哈尔滨,长期生活着数千乃至上万的外国人。他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来到这里,在异乡的生活有苦有乐。他们有的在这里收获了一份爱情,有的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他们的身份各有不同,有求学的学生,有投资兴业的商人,也有运动教练……然而在他们身上有着相通的一点,他们都深爱着这片土地。
爱丽比娜
哈萨克斯坦姑娘爱丽爱逛中央大街喜欢街头小吃
今年是25岁的哈萨克斯坦姑娘爱丽比娜来到哈尔滨的第6个年头,相比6年前初到哈尔滨时的爱丽,她现在已经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23日,记者见到了爱丽比娜,身着米白色羽绒服,戴着粉红的帽子,金黄色的长发散落在胸前,迷人的微笑、可亲的性格。初见爱丽,给记者留下了很阳光、健康的第一印象。“买衣服要去中央大街、吃小吃要去学府路、夏天必须要去太阳岛……”谈起在哈尔滨的生活,爱丽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这么多年攒下的“经验”。
19岁离开家乡留学哈尔滨
“我越来越喜欢每一个哈尔滨人”
2011年爱丽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并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完了所有课程。2012年,爱丽到了哈尔滨一家公司工作,认识了更多的中国朋友。“工作了之后,身边的同事很多都是比我大一些的姐姐,她们都很照顾我。我生病的时候会给我买药、给我带很多好吃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们会耐心地为我讲解。我越来越喜欢每一个哈尔滨人,好朋友是一剂良药,使我逐渐淡忘了母亲去世给我带来的伤痛。”慢慢地,爱丽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乐观。
在哈尔滨生活的几年,让爱丽改变了很多,爱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做饭、学会照顾自己。“现在我学会了做很多的东北菜,刚刚学会了做我最爱吃的锅包肉,希望有机会能够做给爸爸和弟弟吃。”爱丽最喜欢手工制作品,每到周末休息的时候,她就会去上培训班,学习制作各种手工艺品。“下班后,我跟朋友们喜欢去中央大街逛街,然后再买一支马迭尔冰棍,那是最开心的事了。因为我觉得妈妈一直在我的身边,妈妈在看着我,我要开心过每一天。”
2007年对爱丽来说是永远不能够忘记的,爱丽最深爱的母亲去世了。由于父亲在外工作很忙,爱丽的母亲就每天在家照顾爱丽和弟弟,对母亲的依赖使爱丽无法接受母亲突然离世的现实。“父亲担心我会因为妈妈离世受到打击,提出想让我去国外留学,我也很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就答应了。”于是,19岁的爱丽踏上了前往中国的留学之路。
爱丽在父亲的帮助下报考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工商管理系录取。汉语对于一直喜爱学习语言的爱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去大学学习之前,爱丽仅仅学了几个月的时间,便可以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2007年9月,爱丽来到了哈尔滨,真正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刚刚来到哈尔滨的那一年,是我最艰苦的一年,我要从在妈妈身边撒娇的小姑娘成长为自立的大女孩。不会洗碗、不会做饭更不会照顾自己。那时候才知道,不管我躲到哪里,我仍然会越来越想妈妈。”爱丽提起刚刚来到哈尔滨的日子,眼神里写满无奈。“很多时候,我常常会躲在宿舍里不想出去、不想说话,做错了事会大哭,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像纸一样脆弱。宿舍的姐妹们会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我、陪着我,带我去很多很好玩的地方,教我我不会做的事、照顾我的生活。”慢慢地,爱丽跟宿舍里的同学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