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挂牌救妻 冰城“红薯哥”感动津门
2014-01-03 13:42:1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雪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日讯 新年前后,一位“挂牌救妻”的东北“红薯哥”成为天津名人。得知这个来自哈尔滨宾县的汉子在医院门口摆烤红薯摊,是为了给急需换肝的重病妻子筹钱,天津市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重情汉子砸锅卖铁筹款,带着重病妻天津求治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也得给她治。天津很多好心人在帮助我们,新年当天,很多市民特意来我的摊前,有的买个小红薯扔下100元,有的直接往我兜里塞钱,还有的去病房看我妻子……”2014年新年第二天,记者打通了仍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门口摆摊卖红薯的孙维革的电话,听说是家乡媒体,他反复请求记者通过媒体帮他好好谢谢天津的好心人们。

  讲述妻子患病的过程中,47岁的孙维革一下子陷入爱妻病前美好生活的回忆:“我俩感情特别好,很少红脸,她开了一家美发店,我从蹬三轮车给人拉脚到有了自己的小货车,懂事的儿子也让我俩省心……”

  在宾县居仁镇镇里,孙维革和妻子张伟玲是邻居们眼里的恩爱夫妻。甜蜜的生活在6年前被打破,张伟玲被确诊肝硬化中期。孙维革一边照顾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一边带着妻子东奔西跑地治病。张伟玲先后做了脾摘除、干细胞移植等手术,病情时而稳定时而恶化。看着爱人被折腾得骨瘦如柴,家里一贫如洗,张伟玲多次要求放弃治疗。“有我在,就必须给你治!”孙维革很坚决。

  2013年10月初,孙维革带着连续几次昏迷的妻子来到黑龙江省医院,医生说,张伟玲肝硬化已到了晚期,肝移植是唯一的救治办法。伟玲的六个兄弟姐妹问孙维革,换肝的费用很大,成功率也难说,还坚持治疗吗?“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救!”孙维革的坚定,感动了亲人,六个兄弟姐妹和孙维革都做了配型化验,要给张伟玲捐肝,结果无一符合条件。

  11月初,孙维革变卖了家里的房子、田地和所有值钱的物件,又东借西凑筹了40多万元,带妻子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一边维持治疗一边等肝源。而换肝手术费用还差30万元。

  一边照顾病妻一边卖红薯,成了当地“名人”

  为了省钱,医生建议张伟玲“挂床”。孙维革跑了几天,找到一处“筒子楼”,租下10多平方米的小屋,公用卫生间和厨房,每个月600元房租,夫妻俩搬了进去。

  不能“坐吃山空”,自己得干点啥。有人建议,不如卖烤红薯。孙维革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和铁皮桶,开始烤红薯。一天六七十元的收入,解决了夫妻俩的日常开销,每卖出一个红薯,孙维革就觉得多了一份希望。

  一开始执法人员总撵,无奈,他挂了一个写着“为爱妻换肝交药费”的牌子,把妻子的病历复印件贴在旁边。没想到,这块牌子引起了来往路人和当地媒体的关注。

  《今晚报》对冰城重情救妻“红薯哥”的连续报道,让孙维革成了“名人”。他的摊子火了起来,天津市民有特意赶来送钱的,有买红薯扔下100元、200元就走的,还有志愿者帮着募捐……这些天,天津的好心人已经为夫妻俩捐款4万多元。

  铁汉柔情,绝不松开病妻的手

  “孙维革对妻子不离不弃,全家人争先捐肝救亲人的义举让人感动!”对“红薯哥”进行采访报道的《今晚报》记者姜樾告诉本报记者,他连续几天跟随孙维革采访,看着孙每天晚上出去上货、凌晨4点就出摊、给妻子做一日三餐,晚上还要照顾护理妻子,几乎没有一分钟的休息时间,可是,孙维革脸上总是挂着希望的笑容。这个东北汉子对妻子的这份情,这份坚守,让天津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姜樾说,他们会继续帮助这对夫妻,让张伟玲早日做换肝手术。

  孙维革说,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偷偷地做了化验,符合捐肝条件,他已经两次来天津要给妈妈捐肝,但是妈妈坚决不同意,坚持说,儿子刚在深圳找到工作,不能因为自己的病拖累儿子的前程。如果妻子的想法不动摇,就只能继续筹集医疗费,等着合适肝源做肝移植。

  记者问,这样的日子苦不苦,孙维革说,不苦,有她在,有家,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