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一:
合理规划道路杜绝“断头路”
英炜向记者介绍:“香港虽然道路资源贫瘠,但却拥有9条由快速公路和连接路、1088座桥梁和行车天桥、15条行车隧道、3条海底隧道组成的主要交通干线,形成覆盖全港绝大部分地区的道路交通网络。桥梁道路设计科学合理,完全实行立体交会,这就从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杜绝了交通‘卡脖路’、‘断头路’问题。”
同时,香港还在人流密集地段精心修建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和空中走廊,形成通畅的行人步行通道,有效解决了混合交通人车争道问题。
经验二:完善公共交通提高私家车养车费
据英炜介绍,香港主要交通方式就是公共交通。“港铁、公共汽车、出租车、巴士和地铁几乎覆盖了香港的每一个角落。铁路、地铁基本实现同站台换乘、不同类型公共交通基本实现中心站点换乘,市民乘公共交通出行基本实现换乘一次、13秒钟换乘完毕、1小时之内抵达香港最远的目的地。”
香港平均每天有1200万人次乘坐公共交通,90%的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其比例为世界之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仅减轻了交通压力,也有利于解决汽车泛滥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
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香港还通过向私家车征收高昂的燃油费、税、海底隧道税、停车费等方式,让不少私家车主望而生畏,从而控制了私家车的增长率和使用率。“在香港,私家车只有夜间或假期出游时才使用。”
经验三:规范交通标志严格处罚交通违法
便捷的交通网络还需要规范的交通标识来辅助。英炜告诉记者,香港绝大多数路口都按国际化标准设立了交通指示灯,车辆转弯、直行和行人通行标识规范、清晰。同时,香港顺向红绿灯延时时间设置非常精确,方便驾驶员和行人准确判断是否继续前行。
有了交通标识,还必须要严格监管。“在香港违反交通法必须受到严厉处罚。酒后驾车最高判罚款2.5万港币,入狱3年;驾驶员和乘车人不系安全带最高判罚款5000港币,入狱3个月;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最高罚款2000港币;斑马线上不让行人扣3分,扣满15分吊销驾车执照,半年至一年不允许驾车。”同时,在香港执法没有等级之分,没有“特殊人”、“特权车”,无论多大官,多富有的人,都必须遵守交通法,没人敢碰“高压线”。
经验四:从小养成良好交通习惯规范驾照考试
“好的交通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英炜告诉记者,香港不搞标语口号之类的宣传,提倡用家长示范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在幼稚园、小学,讲解交通法规条文,分析典型案例是必修课。在社会,许多社区和儿童教育机构设立模拟法庭,立法局办公大楼内设模拟议会大厅,让孩子们当法官、做议员,通过分析案例接受交通法规教育。在写字楼、商业区,市民可以很方便地免费获得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手册。此外,香港考取驾照特别难,也是灌输驾驶者交通文明的一个教育过程,从而使绝大部分驾驶者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因抢行、交通肇事带来的道路堵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