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5日讯 徜徉冬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百余座雪雕作品矗立眼前,冰的味道,雪的气息,让人倍感神清气爽。如今,这些洁白无瑕的雪雕群,已成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冬季特色的冰雪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迷恋和热捧。
图为哈工程雪雕制作现场。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校园日迎2000恋雪人
连日来,哈尔滨的天气格外寒冷,而每天从四面八方专程赶来观看雪雕的大批市民却让校园里显得十分火热。
今年,除设置在学校主楼前方由国内外参赛大学生雕刻出的58座大型雪雕外,校园三条主街两侧也同时摆放了“业余”爱好者们制作出的116座小雪雕。记者看到,这些雪雕作品无论体积大小都雕琢得十分精细,生动逼真,前来参观的市民们正在争先恐后地与之合影。
在云南上大学的哈尔滨姑娘小尹不久前刚刚回哈。看到满眼的洁白,她显得异常兴奋。“在南方呆了10年,一直没看到雪,回到家就看见这么多壮观的雪雕,太震惊了!”
一支由七人组成的“徒步爱好团”被队友传到网上的雪雕照片所吸引,便相约从各自家中出发,分别步行来到这里一同观赏美景,其中一位年纪稍大的老先生端详着一座飞龙模样的作品赞叹道,自己很久没有看到这么逼真的冰雪造型了。
家住校园附近的刘女士正带着儿子排队等候与雪雕造型合影,也许是美丽的作品感染了大家,记者看到,几乎所有的参观者对雪雕都爱护有加,甚至是小心翼翼,有的孩子好奇地用手摸摸,忍不住抱一抱,家长们总会在一旁叮嘱:“小心点,别弄坏了!”
学校的唐老师告诉记者,校园里的这些大小雪雕每天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前来参观,据统计,每天慕名来看雪雕的市民平均达2000余人,学校在假期也会免费向市民开放。
“冻人”艺术更动人
雪雕是一项“冻人”的艺术,因为温度至少要在-16℃才能保证雪块质量,然而,这更是一项“动人”的艺术,数以千计的海内外雪雕爱好者被用雪铲溅起的一朵朵雪花、刻刀碰撞出的一粒粒冰尘吸引而来,并在其中获得了极大享受。
大二学生汤海闻是个不折不扣的“雪雕迷”,今年他代表学校参加了国际比赛,说起他心目中的雪雕创作,小汤一脸“严谨”:“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言,雪雕非常不同,作画是做‘加法’,在纸上慢慢润色,而雪雕则是门‘减法’艺术,一个大雪块,通过层层的雕琢成型,最终变成一件有内涵的艺术品……”
早在2000年哈工程就成立了雪雕创作团队,设有独立的雪雕工作室,队长“老杜”,名叫杜兆峰,是学校机电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一名普通教师。“其实我并不老,是个70后,因为常带着学生在刺骨的寒风中做雪雕,皮肤暗红,给人以饱经沧桑的感觉。”老杜风趣地说。
工作室的张宇老师甚至因为痴迷雪雕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曲线,他2004年进入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习,是雪雕工作室的“铁杆粉丝”,2011年他留校任教,对雪雕热情不减,意大利圣马蒂诺雪雕比赛、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雪雕比赛及法国瓦卢瓦尔国际雪雕比赛……都有他和队友们的身影。
冰雪雕出花样青春
在哈工程,有一门选修课叫“雪雕艺术概论”,这门0.5个学分的课程在2009年就已开设,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这在省内高校还是第一家。
每学期定额140人的课堂在选课时却能引来几百人“抢”课,有些来蹭课的学生即使没学分拿,也听得兴高采烈。每年冬季,学校都会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园雪雕大赛,供喜欢这门艺术的学生施展技艺,这其中很多都是“雪雕艺术概论”课的粉丝,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学校雪雕大赛,在数百名报名参赛作品中,有110个可以付诸雪块,甚至出现了“一块难求”的局面。
“尽管大家的手法并不专业,但都想试试身手。”哈工程雪雕工作室的杜老师告诉记者,雪雕是学校的一种传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能在冰雪文化的核心区体验冰雪,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杜老师说:“从课程到比赛,雪雕成了哈工程校园的美育课,每个学子都成了生活的艺术家,他们以艺术的思维诠释青春与激情,以融和了青春汗水、团队力量、友爱合作的热量融汇于学生之间、高校之间、国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