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21日讯 当空气中的年味越来越浓,当“回家”成为新闻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当电视上滚动播放着一幅幅回家过年的画面。我们的爹娘已在家中备好了年货,翻着日历一天天地等待儿女的归来……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脚步匆匆,回家过年,那是幸福的期盼,是游子眼中爹娘的笑容,是隆隆的鞭炮声和真切的祝福声。
漂泊在外格外想家
“我在重庆工作六年了,每次回家都脚步匆匆。每当别人谈及家乡美景美食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这次回家过年一定转遍七台河。”
在外工作的王斌每年能回家一次,这次他最感慨的是,一年没回来,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早上一下火车,眼睛就不够使了,家乡的变化真大啊,路宽了,城市干净了,楼房也焕然一新,变得更有气势了。我家紧挨着正阳街,那一带以前尘土飞扬的,204站点那里原来有一辆破旧的热面车,现在都不见了。”王斌还不知道,七台河现在的夜景更美。
王斌最想念家乡的油豆角,“排骨炖豆角,这是我母亲的拿手菜,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都说胃是有记忆的,还是家乡菜对味儿。”王斌到家已经一周,母亲问长问短,忙前忙后,换着花样给儿子做好吃的。他感到无比幸福,这是只有在家才能感受到的舒服和惬意。
在外漂泊多年,无论多忙,王斌每年过年都会回家,每次也都会给母亲带一些礼物,今年他给母亲买的是一套内衣,“老人从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不怕你笑话,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是捡我袜子穿”。说到这里,王斌有些动容。家对他来说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心灵的归宿。
当漂泊异乡的游子终于踏上回家的旅程,他们找寻的也许不仅仅是家乡那令人“刮目相看”的美丽蜕变,更是一份踏实、安定的舒坦心情。
添人进口住新家
家住东方花园的赵迎春今年喜事儿特别多,他今年夏天刚买了100来平方米的房子,喜迁新居。新家在顶楼七楼,本来住在顶楼自己还担心冬天会冷,没想到的是今年我市开展的“十项整治”让他的屋子变暖和了。这项“临街楼体立面改造”工程,给他家所在居民楼的楼顶加了盖,给楼外的墙体加了保温板,原本打算自掏腰包做保温,现在这笔钱省了,这不能不说是个意外的惊喜,他十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12月,他的媳妇给他生了个7斤7两的大胖儿子,可谓双喜临门,“今年过年有意思了,多了一口人儿。我爸妈可高兴了,你看这小实木床,孩子的所有衣服都是他们给买的,我俩一点心都没操。”
和小赵家一样,也有许多年轻夫妇,将在新家里和宝宝一起过大年,这也是兔宝宝们过的第一个大年,意义非比寻常。
女婿走进岳父母家
“千里回家为过年,与家人团聚,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17日,在火车上挤了一天一宿的张辉夫妇终于到了江苏宿迁市。
在一家私企上班的张辉老家在江苏,她已经几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她特地跟单位请了假,和爱人回家看看。15日,夫妻二人从七台河出发,16日抵达哈尔滨,再从哈尔滨乘火车赶往江苏。
和所有人一样,出发前张辉夫妇也着实为车票上了一次火。张辉的爱人早早就想方设法买票,最终只买到了两张硬座,手里捏着火车票的张辉仍然难掩激动,“一想到能回江苏看望爸妈我就高兴得睡不着觉,而且还能看到我姐姐家的小孩儿了,我很想摸摸她软乎乎的小手。”
张辉告诉记者,自己从入冬开始就盼着这次回家了,她和爱人已经把回家的礼物先寄回去了一部分,张辉的母亲特别喜欢吃东北粘豆包,她的爱人就去市场上买了最好的大黄米和红小豆寄到了江苏。这次回家他们也不空手,给老人一人买了一部手机,还给他们买了两双皮鞋。张辉的爱人告诉记者,自己舍不得吃喝也得给老人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几年也不回去一次,该花就花点吧,老人如小孩,耐心是关键,对待老人就要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17日晚上,张辉和爱人抵达了江苏的老家,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唠嗑,有说不完的话。第二天,江苏下起了小雨,夫妻二人在雨中骑着电动车街头兜风,非常浪漫。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一种寄托,是一种向往,也是一种永恒的思念。每个出门在外的人都是起锚的航船,家永远都是最可依靠的港湾。
花园小区的苏女士告诉记者:“他的爱人是宅人一族,不抽烟不喝酒,平时就喜欢呆在家里,过年我们也不打算走远了,就在家里好好过,倒腾倒腾年货,把家好好打扫一下。”对于许多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的难得“悠长假期”,应该好好歇歇,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
回家过年,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情感释放的地方。回家过年,积蓄温暖,积蓄力量。回家过年,短暂休息,是为了我们在新的一年能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