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讯 迷人的金龙山脚下有一所美丽的学校,那里有山里孩子的梦想和希望,也有山村教师的青春和汗水。她,叫姜艳梅,整整16年,她坚守在这所乡村小学,坚定奉献,潜心施教,用忠诚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师爱润泽学生的生命,呵护孩子们的未来,守望着那一份别样的幸福。
以苦为乐的幸福班主任。山里的冬天出奇的冷,透风的教室里,一个小铁炉子是她们全部的热源。为了发挥它的最大能量,她每天早早来到学校亲自动手生炉子,等孩子们到校的时候,班级已经热气扑面。可有谁知道,就在刚才,她还在揉着炝得红肿的双眼为满屋的煤烟手忙脚乱心急如焚,她的脸也一度出现冻红的血丝很多年才渐渐褪去。
山里的冬天特别的长,带饭的孩子没等放学就又饿了,她总会在气温骤降的日子里把从家里带来的闷罐放在通红的炉火上,煮上一大锅方便面,以此来缓解孩子们的饥肠辘辘。那时没有康师傅,煮的是三鲜伊面,19人,19包,面少就多放水,可以多喝汤。每到这个时刻,看着孩子们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满脸幸福地吃着热乎乎的面,她的心里会有一种酸酸的幸福。于是孩子们不再惧怕寒冷,而是期盼着气温下降,他们说,天冷就能吃方便面了。
山里的孩子御寒的衣物非常单薄,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冻疮,她给孩子们买药膏;有的孩子耳朵冻肿了,她一边掉着眼泪,一边用手为他们轻轻的揉搓;夏日酷热难耐,她总是给孩子们买来五角钱一只的冰棒……她常常把自己家和亲友家中的手套、围巾、棉服带到学校,带给她的学生,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传抢着这些衣物,她幸福、安然地笑着。
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有很大一部分她都用在学生身上,当女儿撅起小嘴埋怨她偏心时,她摸着女儿的脸说:她们也是妈妈的孩子啊。她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攒废品,班级设定“绿色银行”,用完的本子,喝过的水瓶,都成了他们眼中的宝。2005年的儿童节,她和孩子们把废品卖了,足足80元!她又添上一些钱,买了个三层蛋糕。当孩子们在校园后面的小山坡发现了大蛋糕,惊叫声、欢呼声让她又一次沉浸在幸福之中。此后,她们班的孩子特别勤俭,特别会过,走路看到水瓶都赶紧捡回来,同事笑称她们班是“破烂班级”。
班级每个学生的生日她都记在心里,生日那天准时送上一份小礼物,大家一起唱生日歌,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这看似简单的坚持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呀!很多孩子的生日在假期里,于是,她每年还会组织一次全班集体生日,让不能在校过生日的孩子也感受到这种幸福。她的细心、爱心感染着孩子们。在她35岁生日时,孩子们给她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生日,在全体学生《爱在人间》的歌声中她流下幸福的泪水。
农村孩子课外生活简单,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春天她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欢唱“又是一年三月三”;夏天她们一起过泼水节,淋得落汤鸡似的却欢腾雀跃;秋天她带孩子欣赏家乡的红叶,感受生活的美好;冬天她和孩子们嬉戏于冰雪间,体验山村冬天别样的快乐。秋冬春夏,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她和孩子共同快乐成长的足迹。她的心里、眼里,装着的全都是她的学生。学生生病,她把孩子抱在怀里,直到交到家长手里;学生吐了,她自己动手清理,然后笑着安慰孩子;学生遇到困难,第一时间跑来向她求助,她总是像“超人”一样鼎力相助。多少次课上课下,学生们有事叫她,脱口而出的却是“妈”,那一刻,她的心被温暖和幸福填得满满的。
时光流逝,当方便面不再是“奢侈品”,每到冬天,她组织孩子们到室外进行课前5分钟的“兔子蹦”。别小瞧这简单的五分钟,如果能坚持下来肯定会满头大汗。于是每个寒冷的清晨,孩子们因为有了这五分钟的热身运动而期盼不已,尤其当别的班孩子羡慕的从窗内偷看时,他们是那么快乐、那么骄傲。
2013年5月,当张显友副市长走进她的课堂,感受到她和孩子们的亲密无间,也被深深打动。课后还邀请她和孩子们去哈市听音乐会、过儿童节。那一刻,她抱着孩子们又哭又笑……
当她和学生们如梦境一般站在霓虹闪烁的少年宫舞台上时,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幸福,用哽咽的声音告诉在场的人:我是天下最幸福的老师!当满载着山里孩子淳朴真挚的信得到张市长的回信时,她看到孩子脸上那开心的笑,看到孩子眼中对未来的向往,这更坚定了她的信念:站稳乡村教师这个讲台,倾尽全力,为山里孩子的生命奠基。
坚定执着的教学实践者。从教16年来,她一直恪守职责、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无论班主任、学科教师,还是教学主任,她将自己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如此精彩。
依托大山优势,她将《在农历的天空下成长》这一校本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唐诗宋词中有她和孩子们古典的幸福,四季轮回中有她和孩子们美好的记忆。在她和孩子的真情演绎下,课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全区语文学科会上两次做经验介绍,并代表阿城区参加哈市赛课,最终被推选参加省级比赛。
从连续四次在全区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到带领教研团队在全区教师素养大赛中夺魁;从小学语文“精英杯”教学竞赛中的技压群雄到参加哈市“探索杯”大赛捧回全镇第一个教学奖杯;从参加哈市教师素养大赛喜获一等奖,到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黑龙江赛区荣登榜首,并作为省小学教育论坛“教育随笔”版块版主、“UC在线教研”管理员和区语文学科网络协管员,先后被评为省网络教研管理者“特别贡献奖”、省小学教育论坛“优秀版主”,区语文学科优秀网络管理员。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教师,成长为独具智慧和风格的冰城名师,每一次飞跃都源于她的执着和坚韧,每一个足迹她都走得坚定和踏实。
汇集正能量的爱心倡导人。她的班级有个家境特殊的孩子叫张欣,黑龙江卫视《帮忙》频道对她的故事进行了报道,社会各界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并为学校捐赠了6万余元的图书和5万余元的体育用品。这件事给了她灵感:如果能汇聚社会的力量,一定可以为山里的孩子解决更多的困难。
她借助网络,晒出了自己和孩子们原生态的幸福照片,众多网友被山里孩子的淳朴感动、被她无私的爱感动。孩子们没有学生服的汇报课感动哈市五十六中的领导,他们为孩子们捐赠了学生服;意外腿骨骨折的贫困学生袁红渴盼重回校园的目光打动了许多有心人,终于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返校园……
为让爱心人士更多了解孩子,她用课余时间将全校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家庭情况都进行深入调查,形成材料,一写就是深夜。在她不懈坚持下,已经先后为13个特困家庭孩子联系到长期资助对象;为16名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资金2万余元;爱心人士为全校所有班级配备了篮球、足球、毽球、羽毛球、大绳、跳棋、五子棋等等体育器材,这些器材为山里孩子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虽然为了贫困学生这样的奔走几乎占用了她所有休息时间,但各级政府、社会爱心人士、亲人和同事的支持与鼓励赐予了她强大的力量。她坚信:有爱就有力量!
还是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两边还是那绿油油的稻田,她就像稻田里的守望者,用爱与责任站成一颗树,站成一路风景,精心守护着这些稻子日渐生长、日渐成熟,而她也有自己的索求:给她一个班级,给她一群学生,就是给了她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