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真情十载从医路
2014-01-21 13:51: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卢振涛,1977年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祖辈世代从医。受他们的影响,他从小就爱上了医学事业。立足农村,救死扶伤,服务农民,关心病人疾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做医生成为儿时的梦想。当真正踏上从医之路时,他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喜悦,以后的岁月里,他也饱尝了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 由于该村地处边远山区,几个自然屯相隔不下几十里路,行走起来非常不方便,可是为了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位,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有效地开展,让农民朋友得到实惠,卢振涛骑着摩托车连续几日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几天风风雨雨的工作中,使他的关节炎又发作了,有时痛的夜不能寐,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六十多岁的老母亲走到卢振涛的身旁,看到孩子如此的疼痛,流下了心酸的眼泪,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他的双腿说:“孩子你休息几天再工作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辛的努力,该村参合的农民达到了百分之百,看到这么优异的成果,他心里的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那是一年炎热的夏季,由于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卢振涛感到非常的疲惫,吃完晚饭就早早地入睡了。当他进入梦乡的时候,突然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他拖着疲惫的身子急忙走到桌旁,赶紧拿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了一位说话不利索的声音,一听是离他家十多里路的王某某的声音:“你是卢大夫吧,我老伴头痛的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您能来一趟吗?”卢振涛当时感到不妙,王某某的老伴有严重的高血压,难道是她的血压升高了,如果颅内压升高是非常危险的,容易突发脑溢血。想到这里他急忙穿好了衣服,为了抢时间,他唤醒了睡梦中的妻子,让她帮着把摩托车从屋里推出去。二十分钟后卢振涛推开了患者家的房门,当亲眼看到患者的时候感觉不好,他急忙为她量了体温、测了血压,体温有一点高而血压基本正常,头痛的还非常的厉害,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脑溢血,急忙为她输了一瓶甘露醇先把颅内压降下来,之后才向患者说明了情况,必须去一百多里远的阿城区医院治疗。王某某是一名半身不遂患者,说话不太利索,说兜里没那么多钱呢,这可怎么办呢。卢振涛说治病要紧,先去找车,一会再给住在阿城的自己大姐家打电话借钱。他在村里找了一辆车,把患者背上车后,直奔阿城区医院。在医院里,他又背着患者做了脑CT,结果出来一看真的是脑溢血。医院的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要不就有生命危险了,得住院治疗,先去交押金吧。卢振涛来到离医院不远的大姐家借了五千元钱,立刻返回医院办理了一切手续,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那是2012年的6月份一天的凌晨一点多,手机铃声又把卢振涛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76岁的宋某某丈夫打来的电话:“大夫,我老伴的心脏病又发做了,可危险了,你快来吧。”从语气中听出来很着急,他妻子听说病人情况紧急后说还是送医院吧,患者病太重了别引来麻烦。可此时他那里顾得上这些,立即起身直奔患者家,当时只见患者呼吸困难,四肢冰凉,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询问,患者有糖尿病和严重的心脏病,而且两天没吃饭了。唉呀!患者有糖尿病,这两天不吃东西血糖一定是特别的低,她的浅昏迷一定和血糖低有关系,卢振涛急忙给病人输了一瓶高糖,当病人稍有缓解,他急忙把病人背到自己的车上,直奔阿城中医院,到了医院他又急忙把大娘背到急救室,立即办理了入院手续。经过及时抢救,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患者的丈夫紧握着他的手说:“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你了。”当卢振涛开车到家时,东方已经鱼肚白了。

  每当卢振涛回想起这些往事,虽然为他们垫钱,背着他们到各科室做检查,但是看到他们恢复健康以后的笑容,心中感觉十分欣慰。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期间他认真执行《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懈怠,工作小心谨慎,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群众医疗和用药的安全,从没发生过医疗事故,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该村几百户居民的赞誉。

  卢振涛帮助了群众,群众也支持了他,使他更加走向成

  熟。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汶川地震期间,他组织群众积极主动地为灾区捐款捐物,虽然不能亲自到灾区为他们解除伤痛,可群众的支持会给他们带来精神的安慰,尽了作为华夏儿女的一份心意。在非典期间,无情的病魔肆虐着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大批返回,卢振涛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几十名返乡人员上门检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上级,并自费打印非典预防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上级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心中的话儿说不完,光荣只代表过去,美好的明天还需要辛勤的劳动去创造。卢振涛将一如既往的和同行们一起把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奉献给最忠爱的医学事业。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