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夏天,一场从天而降的噩耗击溃了阿城区杨树镇民权村王旭莹全家。四十初头的父亲遭遇了车祸,不负责任的肇事司机逃逸,分文没得到赔偿,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遗是雪上加霜。最初两年,小旭莹的母亲还能精心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丈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负债累累的家庭和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多年的结发妻子没有经得起考验,在丈夫出车祸的第三年,撇下了女儿和丈夫离家出走了,那一年小旭莹只有十三岁。
看着瘫痪在床的父亲,一瞬间,小旭莹长大了。她擦干眼泪将心爱的书包包好放到柜里,她知道为了父亲自己不能再到学校念书了。从那一天起,小旭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始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她原本的梦想是考上一所正规的大学,将来为社会做贡献,但是为了照顾父亲,她的愿望破灭了。她只是在想:当最爱我也是我最爱的父亲被病魔残忍的折磨,我宁愿备受煎熬的那个人是我,而不是父亲。
转过年来,母亲回到家中要与丈夫办理离婚手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小旭莹心软了,她是那么的爱自己的母亲,劝父亲,“让她走吧,家里还有我,我照顾你一辈子。”最初照顾父亲的日子,也是小旭莹最难忘、最艰难的时候。当时她连饭都不会做,种地收割庄稼都要求人,家里没有钱,只能去借、去赊来维持生活,等到冬季卖了玉米再还钱。但是钱是越来越难借,人是越来越难求,真难啊。
由于父亲出车祸伤到了脊柱神经,不光是下肢瘫痪,连双手都无法动弹,直到现在连筷子都拿不住。尤其是胯骨伤势始终没好,每天都得上药。更难为孩子的是每天还要为父亲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晚上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要帮助父亲翻身,八年来小旭莹没有睡过一宿好觉。白天父亲更离不开人,由于坐不住轮椅,经常会从轮椅上滑到地上,将自己磕得受了伤,她很心疼、难过。父亲常年瘫痪在床,脾气也变得更加暴躁。可是,面对父亲的歇斯底里,她的眼里只有怜惜与痛楚。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还未成年的小旭莹就这样默默的照顾父亲一干就是八年多。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对小旭莹来说,能让她睡一宿好觉,她就知足了。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普通的一件事,但对她来说却是很难实现的一个奢求。
2008年,乡政府找到王旭莹家,宣传泥草房改造补贴政策,如果建新房,政府将按最高标准1.5万元对他家给予补助。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父亲决定为了女儿的将来再难也要把房建起来,父亲把家里唯一维持生活的12亩承包地卖了10年,凑够了建房款,将新房建了起来。说到这,王旭莹父女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政府这些年没少照顾我们家,我家目前的生活就靠政府的低保金每年4000多元来维持。”为了补贴家用,小旭莹买回了小鸡、小鸭,买回了小狗,精心喂养,为的是能卖上个好价钱,给父亲治病买药。
时间过得很快,小旭莹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好心人给她介绍对象,王旭莹没有其他女孩的羞涩,只是露出无奈的表情。艰难的生活没有抹去她美丽的容貌,而使她比同龄的姑娘更加懂事、更加精明干练,谁见了都竖大拇指,夸她是个好姑娘。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小伙来到了王旭莹家中,她说了自己唯一的条件:“我不会离开父亲,更不会抛弃父亲,我要带着父亲一起出嫁。”小伙没说话走了,父亲流着泪说:“姑娘没有你,我活不到今天。”王旭莹没有流泪,父亲出车祸时她哭过、母亲出走时她哭过、弱小的身体扶不动父亲时她哭过、看到父亲从轮椅滑下磕得伤痕累累时她哭过,这次她没有再流泪,她已经变得更坚强、更勇敢了。
命运永远不会向两种人关门:一种是敢于向困难抗争的人;一种是懂得施爱的人。王旭莹既是懂得施爱的人,又是敢于向困难抗争的人。真诚希望王旭莹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能找到一个疼她爱她的人,共同照顾好老父亲,一同走好漫漫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