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3日讯 记者1月20日从绥化市青冈县农委获悉,2013年,青冈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了重要支撑,粮食总产量达33.3亿斤。
近年来,针对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与“三农”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青冈县从顺体制、活机制、建制度入手,全方位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着力构建网络健全、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新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服务网络。建立并完善了以县农技中心为主导、乡镇推广站为支撑、村级服务室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青冈县精简了行政管理人员,把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调整到土壤化验、生物预警、植物检疫和环境监测等公益型服务站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调整成立了玉米、大豆、葵花、蔬菜、万寿菊五个产业技术指导组,承担全县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工作。
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作为召集人,县农委、科信局、农业中心、种子管理站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在科技推广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青冈县不断探索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方式,切实扩大了科技推广应用覆盖面,确保了新品种、新技术与农户零距离接触。以园区展示为主攻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县建设了标准化园区15个,示范面积4500亩,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和新项目50多项。组织县乡农技人员深入园区,搞好调查记录和技术鉴定,确定推广品种和推广技术项目,为展示推广新技术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县乡科技工作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到园区参观学习。全县共组织田间展览人数2.2万人次。同时,加大宣传培训和推广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园区展示的好品种、好技术、好项目在全县推广开来,使科技园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黑板的课堂”,确保了科技成果真正送到田间地头。
辟建农民学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的实施,全县已建成农民学校64个,做到有标志牌、有电教设备、有网络、有桌椅,为农民培训提供场所,并选聘县农业中心科技人员作为教师,进行授课。特别是针对部分农户在发展棚室蔬菜产业方面缺乏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的实际,在民政乡公平村创建了农民田间学校,由县农业中心经作站牵头承包了1栋温室和1栋大棚,进行蔬菜的种植。把办公地点挪到田间,既给农民培训做基地,又给农民作示范,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县电视台开辟《农村天地》专栏,节目内设农技之窗、要闻快讯、农资推介、气象服务、农时跟踪、政策解读、乡村亮点七个板块,讲授综合性农技科普知识、农经、农时指导,推广种养加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新经验,让群众足不出户掌握农业知识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