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生意旺季也没用 “回家过年才是头等大事”
2014-01-28 11:15:0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忙完这一天,朱晓伟就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了。慕海燕摄

  东北网1月28日讯 摊主们拉门的拉门、挂帘的挂帘,大都结束了当天的生意。“小珍干果”的老板朱晓伟和媳妇小珍却仍在忙碌,两人把所有的货品装袋、封口,再把其中一部分搬进库房。19岁的儿子也特地早早结束自己的工作,赶来给爸妈帮忙。

  这是朱晓伟一家春节前的最后一天生意,第二天,一家人将踏上归途,回家过年。

  今年走得最晚,心里都“长草”了

  被誉为中国小商品之乡的浙江义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商人,可是义乌人朱晓伟却千里迢迢跑到哈尔滨来做生意。朱晓伟也说不清这是为啥,反正从1999年开始,他家的生意就没离开哈尔滨。

  在市场里的外乡人中,朱晓伟一家算得上是“顾家”的。“有的根本不回家过年,有的一直坚持到腊月二十九、三十,我们家今年腊月二十七走,这是这几年里回去最晚的一次了。”朱晓伟和媳妇都属于那种到了年节就特别想家的人,想父母、想亲人、想老家的乡音和风景。虽然一家三口都在哈尔滨,可是“回家过年”对于他们家来说一直算是一年里的头等大事。“去年我们小年儿回的家,回来后市场里的其他业户说年前的这几天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们回去早,亏大了。今年他们好多人为了生意都不回去了,可是我们还得回,咬咬牙就‘二十七’再走。”

  干果批发的季节性非常强,属于干一年闲半年的生意。每年春节过后的3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生意惨淡,“十一”过后才会逐渐恢复。“春节前是我们生意最好的时候,批发、零售的量都要比平时翻上几倍,在‘回家过年’和赚钱之间作出选择,真是矛盾呀。不过我们也想得开,钱赚多少算够呀,够花就行了,过年回去和亲人们聚一聚的快乐,钱换不来。”

  要做生意,更要学会享受生活

  朱晓伟在“南极国际”做干果的批发生意,经营核桃、榛子、松子、开心果、大枣等近20个品种。位置比较“靠边”,地方也不算大的摊位,给人感觉生意好像不怎么“红火”。“有些业户靠零售,有些业户是靠批发,表面上看好像有的摊拉没几个人光顾,可是很多订单都直接从库里走了,生意都是电话联系,货款都是银行转账的。”干果区的管理员小陈的解释,让记者明白了朱晓伟家是那种生意不在表面上的批发户。

  “本来可以扩大经营,再雇几个人帮忙的。可是我和媳妇都属于那种‘胸无大志’的人,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原来还有儿子帮忙,今年我们把他放出去,让他自己出去闯闯。”朱晓伟说,他和媳妇小珍更安于过“小日子”。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朱晓伟有自己的想法。市场里的很多业户都是在给子孙忙,忙得连一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他不这么想,也不想这么干。儿子今年19岁,他就放手让儿子出去自谋生路。今年,儿子干了一年的快递员。“非常辛苦,特别是冬天,腿都冻伤了,就这么一个儿子,看着能不心疼吗?可是孩子留在身边就有惰性,父母不能管他一辈子。去年‘十一’的时候市场放了几天假,我和媳妇去大连玩了两天,也该享受享受生活了。”朱晓伟说,他们的存款并不多,除了生意上用的周转资金外,就留个应急的钱。今年的生意都不好做,市场上很多业户都急得不得了,朱晓伟却很“淡定”:“至少还没赔本吧,生意有赔有赚,实在不好就转行做别的生意,总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人不能成为钱的奴隶。”

  创新办年货,今年挺高端

  今年,朱晓伟夫妇给双方老人带回的年货可谓“高大上”,礼物是一些北药材。“人参、西洋参、五味子、刺五加,每样都买了一些,回去给老人泡水当茶喝。现在药材的价格都飞涨,我们这些年货过完‘十一’就着手准备了,那还花了四五千,要是现在买那就更贵了。就像我们市场上的干果,现在的价格要比‘十一’前涨了五成,行情嘛。”以往朱晓伟回家,一般都是带些红肠、干肠这些哈尔滨的特色商品,但是老人们吃不太习惯,所以他把今年年货改成“养生篇”。“还给家里的孩子买了点俄罗斯小商品,小镜子、首饰盒什么的小玩意儿,都非常漂亮,孩子们准能喜欢!”

  回家的机票是第二天的,可朱晓伟一家人的心早已飞回了老家。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