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那些年,我们一起办过的年货 从鸡鸭鱼肉到ipad手机(图)
2014-01-29 09:07:02 来源:大庆网  作者:国慧 刘菲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9日讯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1984年春晚的一曲《回娘家》,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这也正是那个年代的人置办年货的情景。春节将至,无论是归心似箭的“漂一族”,还是本地长大的“坐地户”,此时心里的头一件大事就是置办年货。时间飞逝,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物质需求,有不同的消费方式,不同年代置办年货的花销也有巨大反差。大庆一个中等收入家庭,不同年代置办年货要花多少钱呢?

资料图

  1999年只花1000元办齐年货“老标配”

  王东今年45岁,是一名国企职工,妻子是一名教师,他家算是大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家庭。“当年我和妻子的工资都不算多,我挣1800元一个月,我媳妇挣2000元多一点,那个年代的钱‘实’,我家生活水平算是中等。所谓‘穷得了一年、不穷一天’,当年平时省吃俭用,就想着新年多置办点年货。”提起15年前置办年货,王东打开了话匣子。

  他回忆起1999年置办的年货:给儿子买了零食、玩具、图书、新鞋和新衣服,给媳妇买了一件羊毛衫,除此之外还买了一箱橘子、一箱苹果、一箱啤酒、几瓶白酒、花生、瓜子、糖、少量的蔬菜、鸡鸭鱼肉等冻货,他估计了一下,大概1000多元,肯定不到1500元。“那时候,商业也不发达,有些东西有钱都没地方买,比如现在常吃的虾、海鲜和新鲜蔬菜,供应量特别少。”王东说。

  他印象最深的是全家人一起去赶集。“当时我儿子才六七岁,全家人起个大早,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儿子捂得严严实实就露两只眼睛。那种感觉特别期待,大人、小孩都盼过年。”王东说。

  1999年时,大庆最具代表性的购物场所就是百货大楼和油田商贸中心,用王东的话说就是“你想买,东西品种有限”。再者,当时大家的收入不高,能省就省点。

  2004年年货种类渐丰富,花销1500元

  进入21世纪,大庆人的生活水平大步提升,不但手头宽裕,年货的种类也变得多了。正在新玛特超市采购的李霞说:“2004年时,置办的年货基本以食物为主,但种类比1999年的时候丰富多了。”

  那时候,生活质量稍有提高,就想着吃点新鲜的,日常餐桌上鸡肉、猪肉等肉类都不缺,所以采购年货除了传统的鸡鸭鱼肉、水果、干果、酒水饮料之外,主要就想买点海鲜等平时不常吃的东西。那时青菜种类也刚刚丰富起来,还记得那时候有卖豆角的,但是比较贵。

  李霞今年38岁,是一名国企职工,丈夫是百威啤酒厂的职工,她家在大庆属于中等收入家庭。

  “那时,除了吃的东西,家里大人、孩子的衣裤、内衣都换一身新的。女儿还小,家里还有老人,就想好好过个年,往奢侈了算,当年也就花了1500元。”李霞说。

  1999年至2004年,新玛特、中央商城等购物中心逐渐在大庆落户,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

  2009年,置办年货超过2000元

  任爽是个90后,2009年的时候她刚上大学。她说记得当时放寒假回家,觉得自己上了大学,就算是大人了,所以自告奋勇替家里置办年货。任爽的父母都是油田职工,2009年时,家里月收入6500元左右。

  办年货是父亲和她一起去的,新玛特、沃尔玛、百货大楼走了个遍。干果除了传统的花生、瓜子之外,她还买了美国核桃、大杏仁、松子、开心果等,花了300多元。鸡鸭鱼、排骨、猪蹄、牛羊肉、香肠、蔬菜都买了不少。当时这些平常也吃,冬天蔬菜根本不缺,价格也不贵,还买了好多海鲜。

  “那年,家里置办的年货特别齐全,我担心买来的东西吃不完会变质,把水果、蔬菜一股脑地塞进冰箱,把肉类都冻在了阳台上。”任爽回忆了一下说,那年加上给父母和自己买了几件新衣服,年货一共花了2500多元。

  2004年到2009年之间,大庆又新增了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人们选择的空间更大了。

  2014年,年货种类巨变,过年形式多样

  近几年,过年有了新时尚,流行的年货变成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等电子产品,曾经习惯在家过年的人们也喜欢去外地旅游,少则几千元动辄上万元。曾经特别的年货渐渐变得不再特别,过去一年到头才办一次的年货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品。生活的变化让有些年货消失了,还有一些去掉了“年”味,变成了普通食品,更有一些新品加入年货行列。现在,对于人们来说,备年货越来越需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而对于老人来说,儿女回家团圆比置办什么年货都开心。

  今年,年货你想买点啥?面对这个问题,高兰想了想说:“老爸、老妈的电子血压仪,老公的皮鞋,女儿的玩具以及为全家准备的糖果、干果、摆件……”说了一大堆。80后的女白领高兰,这个春节准备花3000元置办基本的年货。除此之外,她还准备在过年的时候买一个ipad,这些加起来要超过6000元。

  外来打工的王静给父母准备了羊毛衫、按摩器以及姐姐家孩子的新衣服,加起来差不多1500元。“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吃的每天都吃,新衣服随时都可以买到,其实过年就是想回家多陪陪父母,花多少钱办年货都是心意。”王静说。

  同样是80后的张蕾,除了爱逛街,更是个网购达人。今年,她为家人准备的新年礼物和大小年货,网购占了一大半。“种类多、价格便宜,鼠标一点就搞定。”张蕾说,今年,她准备花4000元置办年货。“现在买东西方便极了,商场到处都是,万达、松雷、新玛特,商场多的是,价格也不贵,海鲜、蔬菜、热带水果,想买啥就买啥。”张蕾说。

  “买ipad、手机、笔记本电脑当新年礼物都是很平常的事,置办年货花上万元的更大有人在。”张蕾说,外出旅游过春节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家住东风新村的张先生就是个例子,今年春节他们全家要去上海旅游22天,往返的机票、住的酒店都是在网上订的,张先生还计划以上海为中心,游一游上海周边的城市,如无锡、杭州、苏州等,在上海乘高铁,当天去当天就能回。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