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新媳妇”上门 临走前给红包
2014-02-07 14:27:10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代兵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打我18岁离家到大庆上高中开始,家里人从未这么盼着我回来过年。原因很简单,我的“准媳妇”要来过年。家在伊春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吵吵了好几年“添丁进口”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下了车,远远地就看到妈妈在楼下等着我。尽管每次回家前我都在电话里说“妈,别等了”,但在外求学和工作的10年里,每次回家,妈妈都会站在那里等着,风雨无阻。

  “姑娘啥时候来啊?菜都准备好了。”妈一边接过我手里的包一边问,得知“儿媳妇”小灰灰初三才来伊春,妈有些失落。

  “都登记了,咋不来过年三十儿?”

  “婚礼还没办那,她想回家陪自个儿的爸妈。”

  “应该。”

  刚到家里,妈就拽着我说,“听说用这个打电话省钱,你教教我咋用。”妈让我教她用微信。

  我的手机已经早早就换上了iPhone5,正打算跟风换个5S,看着妈手里那部我淘汰了许多年、表面漆都掉得快光了的普通手机,我说,“妈,等明天我再教你用。”

  第二天,我早早地去手机店,给妈买了一部能用微信的智能手机,申请了账号、登录、添加好友。过了年,妈已是52岁,我反复教了几遍她才勉强学会用微信。

  “新媳妇”要来伊春过年,成了家里饭桌上的主要话题。人好看,懂事儿,还是研究生……姑婶姨舅妈们把能想到的美词全用在小灰灰身上,纷纷预约要请我们一家四口吃饭,妈一一婉拒:“别麻烦了,‘儿媳妇’说了,来了就在家陪我。”

  大年初三,父母早早起来准备饭菜。因为年三十儿晚上我一句不经意的“小灰灰爱吃炸鸡翅”,父亲早上五点多就去了批发市场,特地买回来两大兜鸡翅膀。“儿媳妇”头一次来过年,看得出,爸妈有些紧张,生怕照顾不周。

  初三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父亲做了八个菜,除了肉炒酸菜还算有点青菜外,剩下七个都是纯肉菜了,那一大盆炸鸡翅看得小灰灰有点不好意思,偷问我是不是偷偷报了“军情”。

  爸自己倒了杯散白酒,妈也破天荒喝了半瓶红酒。饭后,爸哼着小曲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饭菜,不胜酒力的妈妈拿出准备“五一”我和小灰灰婚礼上穿的“婆婆装”,两套衣服来回试了好几遍。印象里,二老从未这么高兴过。

  第二天上午,妈带着我和小灰灰去伊春植物园玩,建在半山上的植物园,夏天是原始森林,冬天则是林海雪原。小灰灰没见过雪天的大森林,看什么都好奇,问我能不能看见大尾巴松鼠。我告诉她大尾巴的叫花鼠,只能在树枝上跑,在树尖上跑的才是松鼠,俗称灰狗子……

  妈在一旁看着我俩争论,马上替儿媳妇说话,冲我怒声:“哎呀,你叫代大明白得了。”我被晾在一边,婆媳俩儿互相挽着。妈进入婆婆的角色还真快。

  初五到爷爷家,小灰灰一进屋就被奶奶拽进里屋,爷爷一直抿着嘴乐。又是一桌子肉菜,又来了一大盘炸鸡翅。姑姑、伯父、叔叔、婶婶轮番给小灰灰夹菜,她桌下悄悄地踢我,趁大伙不注意,我把排骨、鸡翅膀、肘子夹到了自己碗里。

  爷爷去年“十一”刚做完大手术,喜静不喜闹。饭后他把我叫到一旁,寻思了好一会,说了句“你给我找的这个‘孙媳妇’好”。爷爷的根据是:“你‘媳妇’不化妆,是好姑娘。你奶奶就不化妆,我俩过了一辈子,你俩也能过一辈子。”

  春节假期结束了,临行前,妈叮嘱我,回哈尔滨好好工作,别偷懒、别怕辛苦。妈妈说,按照家里多年的习俗,新媳妇临走前要给个千元的大红包。上车不久,我收到妈发来的第一条微信,语音断断续续,还是嘱咐的话。

  难以言说的情绪涌了上来。教妈用微信时,教了好几遍,她还是不会用,我就有些不耐烦了。小时候,我那么笨拙,爸妈不厌其烦,一遍遍教着我做事。人生的轮回,到了我该对他们多些耐心的时候。物质上给予得再多,也不如一句宽心话。想到这些,我转头对小灰灰说,等以后有车了,咱俩勤回来点吧,“媳妇”说应该的。我心里想着,“老妈,看你的‘儿媳妇’多懂事。”

责任编辑:王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