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肇东大似海“冬捕”
2014-02-07 16:01:39 来源:绥化新闻网  作者:赵明库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肇东市大似海渔种场却彩旗飘展,车水马龙,非常热闹。1月7日,一年一度的肇东大似海渔猎冬捕祭湖醒网仪式隆重启幕。一时间,黑龙江省内外宾客云集,游人如织,都来欣赏大似海冬捕这一北疆盛景,都来品尝大似海冬捕鲜鱼的美味。

 
游客们大开眼界

  大似海有个古老的蒙古名,叫乌珠古尔泊,又名尖刀湖,与科尔沁草原上的郭尔罗斯先民游牧封地的历史有关,自古就是天然的渔猎湖泊。

  肇东市大似海渔种场创始于1972年,坐落于松花江北岸的涝洲镇安乐村,水域面积3000亩,年产各种鱼20万公斤,主要以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鳙鱼为主,并注册了“大似海牌”商标。所产商品鱼历来以绿色无污染,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它产地的商品鱼。每年冬捕时节,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旅游者、观光者聚集在冬捕现场,共同见证这源于金辽时代的传统而神秘的冬捕场面。目前,大似海冬捕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知。2005年大似海被国家确立为国家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区,为肇东市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带示范作用。


  夏秋时节,大似海芦苇摇曳,碧波荡漾,水鸟纷飞,鲜鱼跳跃。

  在松花江沿岸的鱼把头中,流传着这样一段打油诗——“大似海是个月亮湾,庞家窝棚到二龙山。大似海水质好,又长鱼来又长草。大似海的鱼他不喂,吃鱼喝酒他不醉,吃了这顿想那顿……”

 
老鱼把头邵江泽向人们展示头鱼

  当天6时,大似海冬捕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湖上已经清理出一道宽阔的冰面。鱼把头凭着丰富的冬捕渔猎经验,以其一双穿透冰层的独特慧眼,察看冰层水深、寻找冰面下鱼群集中的鱼窝,选择一个连一个冰上打镩的点位、确定冰下行网兜鱼的方向,每隔七八米插上一面红色标志旗。

  7时整,在鱼把头的引领下,渔工们开始在冰面上打眼、穿杆、引线、绞绳、下网。同时,传统萨满祭祀、鱼把头祭祀、民俗演出、冰雪文化舞蹈演出等纷纷登场。

  随着“肇东大似海渔猎冬捕祭湖醒网仪式正式开始!”一声令下,鱼把头起身高呼:开网大吉!众渔工随之齐喊:开网大吉——!开网大吉——!开网大吉——!

  顿时,鼓声雷动,鞭爆齐鸣,人声鼎沸,大似海冬捕主场四周一片欢腾。

  冬捕祭湖醒网仪式主场,高高隆起的雪雕横卧在湖岸,雪墙上镶嵌着“肇东大似海渔猎冬捕祭湖醒网仪式”15个大红字。雪雕两侧飘扬着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旗帜。


  12时许,大似海冬捕第一网起网了。随着渔网被拉出冰面,出网口大量涌出扭动、跳跃的鱼儿,时而有几条大鱼跃起落下,时而有一些大鱼蹦到观众脚下。

  鱼把头欣慰地高喊:“红网啊!赢了!这次冬捕鲜鱼有5万公斤哪!”

 
忙碌的喜悦

  围观的游人及附近群众,纷纷争抢不同种类的大鱼。有的难以掌控的大鱼竟然两个人合伙才能制服。有的人拎着鱼、托着鱼留影,也有的两个人抓住鱼的头尾一起拍照。

  “大似海冬捕头网鱼销售点”招牌四周摆放着许多装满鲜鱼的塑料鱼箱,聚集着许多挑选头网鱼的人。

  冬捕第一网鱼,称为头鱼,也就是一年四季第一次捕捞上来的鲜鱼。这些鱼经过一年四季的觅食生长,肥嫩鲜香,适时品尝,是其它季节食用鱼不能比拟的。人们格外看重、争购头鱼,还有更深层的古老风俗和寓意。饱尝红网头鱼,吉利祥和,寄托人们新的一年开门红、开头鲜,连年有余。


  古老的人文地理,赋予人们丰富的渔猎文化和特殊的精神内涵。在人们争购红网头鱼的传统季节,有许多人为了赢得好彩头,求得一年开门大吉大利,不仅争购饱尝头鱼,还要锦上添花,不惜重金争抢冬捕第一网第一条最大的鱼,通常被称为头鱼王。这不是有钱人别出心裁,寻求刺激,而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

 
隆重的祭湖醒网仪式

  大似海这次冬捕头鱼王达到15公斤多,是一条鳙鱼,俗名胖头鱼,被一名游客以18888元人民币买下。

  13时30分,大似海冬捕画上了一个丰收、顺利、圆满的句号。大似海首届冬捕渔猎文化节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全面助力肇东市渔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