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严冬腊月,位于绥化市南城向阳街一处由车库改造成的民居里传出阵阵歌声……相对于中兴大街等繁华街路,这一带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居住在这里的多属于低收入群体,加之在这里进行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处于冬季停工期间,因此显得更加寂寥和落寞,这歌声随寒风飘送,让居住和经过于此的人们感到了严冬中一丝难得的暖意。
“口型不对,自己用手摸摸,没打开,再唱一遍,现在,你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残疾人,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即将参赛的专业歌唱演员,马上就要走上星光大道,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对不起,丁老师,别生气,我继续练!”
歌声暂停,车库民居里又传出了两个人的对话。
逼仄、狭小的屋内,国家二级演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绥化市儿少中心雪花艺术团的声乐老师丁丽君正在指导她的一个特殊的女学生练声乐。
这个学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她不去声乐学校上课,而是要丁老师亲自登门授课。
她不是不想来,更不是不愿来,而是她来不了——她是瞎子,双目失明;她还是瘫子,不仅站不起来,就是独自坐着都很困难!
她叫付平一,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她身体的这种状态,从她八个月大开始就是如此,别人无法想像,这三十年,既看不见,又站不起来的日子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这双重残疾中的其中任何一种将临到一个人的头上都是很不幸的,而失明和瘫痪这两种重残竟然同时叠加到付平一一个人的身上,了解她的情况后,人们无不为之动容:这孩子太惨了!
丁丽君老师也觉得这个孩子不幸,但她同时也发现了这个残疾姑娘身上的特质:乐观的心态和一副好嗓子。从遇到她的那一刻起,丁丽君就决定了,收下这个特殊的学生,无偿地教她唱歌,让不幸的她通过歌唱感受到人间的快乐和爱。
付平一出生于我省北安市通北林业局,由于患有先天性脑积水、脊柱裂等病症,在8个月大时便因脑积水压迫神经而致盲、致双下肢瘫痪。她的父亲是一名木匠,依靠手艺打工养活着全家,母亲原是一名民办教师,1993年为了照顾付平一和付平一当时只有6岁的妹妹辞去了职务,做起了两个女儿的专职“保姆”。1994年,她们举家搬到了北安市里居住,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父亲付万国的打工收入。
付平一的嗓音自小就非常清脆,虽然先天失明,但她的听觉十分敏锐,这就让她对唱歌有了异于常人的喜好。因为双下肢残疾,小的时候,母亲只能让她坐在椅子上,在家门口的路边“倾听”外面的风景。那时,街头飘荡的流行歌曲、戏剧选段、二人转等,都是付平一最喜爱的声音,她常常会不自觉地去跟着唱。时间长了,她竟然也学会了不少,没事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哼唱。久而久之,“街边有个唱歌好听的盲丫头”成了她家所在街区的一道风景,她唱的歌也被附近群众所喜爱。唱歌给小平一带来了快乐,也为附近居民带来了开心。在她所居住的地方,人们要找谁家找不到,小平一家就成了一个参照物,人们会告诉问询者“那家离会唱歌的那个小胖丫头家多远多远,往东(或往西)数多少家”。
付平一喜欢唱歌,唱歌给她带来了快乐,也让她变得性格开朗。在心底,她十分渴望能找到一位老师来指导她唱歌。可这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她的家庭根本拿不起,所以她只能把这个想法埋在心底。而她的父母也知道她的渴望,但捉襟见肘的家庭条件,让他们也无法帮助女儿实现成为歌手的梦想。
2012年春,付平一的妹妹大学毕业毕业参加工作,半年后付平一也获批低保,家庭条件稍显“宽裕”后,母亲王海凤带着付平一来到绥化市,为她寻找学唱歌的机会以圆她的歌手梦。
来到绥化的最初,因为贫穷,母女二人曾在追求梦想一筹莫展。因为拿不起去声乐学校的学费,付平一只好让母亲每天带她到附近休闲广场上去听歌、练歌。她清脆甜美的歌喉虽然不专业,但听起来却十分悦耳,因此在她常去的小广场上,她很快有了很多粉丝。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5月的一天,绥化市举办了一场音乐大赛。付平一作为社会选手报名参赛。在即将上场前,她的轻声练唱吸引了正在她旁边的一名音乐人。这个人就是丁丽君。职业敏感让丁丽君感觉这个选手声音纯美、嗓音条件非常好,但缺乏专业训练,一种怜才惜才之心油然而生。当她丁老师了解到付平一时,内心底涌起了一阵酸楚。经过短暂的交流,丁丽君了解到了付平一内心中想学唱歌的强烈渴望,同时,也发觉了她因为学费问题的内心纠结。打定主意的她微笑着对付平一和说:“放心吧,你只要说你想不想学,费用你一分不用花。”幸福来临得太快了,付平一激动得一个劲点头。于是,从2013年6月份开始,付平一成了丁丽君的一个特殊的学生,因为行动不便,丁丽君不仅不要学费,还主动上门授课。
为了把付平一的唱功基础打牢,丁丽君从基础开始训练付平一。由于付平一看不见,最开始只能靠手掌触摸去体会丁老师的口型变化,而丁老师也是十分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教付平一如何变换口型。为了体会付平一的感觉,在练声时,丁老师常常会闭上眼睛,边弹电子琴边体会一个盲人唱歌时如何变化口型,这种体会拉近了教者学者的感情。当付平一知道了老师在闭眼体会她时,她激动地哭了,这更让她坚定了学习下去的决心。唱歌最难练的是换气,作为下肢瘫痪的歌者,练习换气自然很不容易,为了让付平一尽快掌握换气方法,丁老师在教学时,和付平一相互抚摸对方的腹部来体验换气的过程,这加速了付平一掌握换气方法的速度。付平一也十分用心,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躺在床上“吵架”,用“吵架”来辩论丁老师教授的换气方法,通过“吵架”式的辩论,更好地掌握换气方法。“吵架”后,付平一会根据“吵架”得来的正确方法高兴地演唱一首歌曲,这让她们租住的狭小车库里,每晚十一二点钟都会有好听的夜半歌声响起。
这个冬天很冷,但付平一母女却感受到了人间爱的温情。无论是他们在北安还是来到绥化,总有很多人在不计回报、不讲代价地帮她们。
从北安出发来绥化时,北安的一些志愿者主动为她们捐款,并用车免费将她们送到绥化;来到绥化后,她们第一个房东了解到她们的情况,主动将房租费减半;付平一参赛回来,出租车司机没有不要车费,还主动将她抱进屋里,然后拒绝透露姓名离去……
在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中,对母女二人帮助最大的,除了丁丽君老师,再就是北安市文联主席吴宪和二龙山农场的音乐教师袁北极。他们联手为付平一量身打造了一首创作歌曲《献给母亲的歌》,在2014年1月15日,绥化群众艺术馆举行的“我的梦中国梦”声乐大赛地方选拔赛上,付平一饱含深情地唱这首歌,让在场观众和评委无不为之动容……
歌词大意为:我是您的女儿,您是我的母亲,没有见过您慈祥的面容,常常听到您亲切的声音,我是一颗残疾的苗儿,却有一颗顽强的根,在您的怀抱中我幸福地成长,亲爱的妈妈不要为我偷偷流泪,女儿懂得您的心。我是祖国的儿女,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没见过你江山秀丽,却能感觉到你华夏迷人,没见过神州风采,我却有一个博大的胸襟……
丁丽君说,我不能确定付平一将来能登上多大的舞台,但我可以保证,通过歌唱,她会快乐,会感受到人间有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