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结合龙江县推行“1+3”群众工作法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悟到,做好群众工作,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密切联系群众、用心服务群众、真诚团结群众、努力造福群众。
1、只有常思鱼水之情,弯下腰杆子,才能更好地植根群众。鱼水关系,是干群关系的形象比喻,也是我们开展好基层工作的力量之源。作为鱼儿,党员干部一旦离开了群众,就会缺氧,无法呼吸,也就无法生存。在推行“1+3”群众工作法中,龙江县通过开展民情下访活动,让党员干部摘掉官本位的面具,丢下领导者的清高,弯下腰杆子,深入基层,植根群众,真心实意“解难题”、“连民心”、“转作风”、“问民计”。实行县直部门包乡镇,县乡村三级干部包屯包点联户,建立问题收集、整理、处理和反馈工作流程,对群众问题能就地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就地解决的逐级反馈,最难的事由县委负责解决,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级干部带着责任深入基层、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县直部门干部每年进村入户不少于10天,乡镇干部不少于30天,村级和社区干部不少于50天,使干部群众长时间面对面接触、心贴心沟通。探索建立民情日记、民情档案和民情联系卡等项制度,把包屯干部的信息在村屯进行公示,把联系方式交给群众,使干部群众建立紧密联系,实现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问题寻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作风得到了转变。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向群众问计、向群众学艺,进一步拓展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增长了才干,学会了解决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截至目前,全县4200名党员干部与13450户群众结成包扶对子,解决实际问题2.7万件,建立各类合作社800多个,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通过让群众把关,全县共清理不合格低保人员1100多人,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使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不断密切。
2、只有常奉孝亲之情,掏出心窝子,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生存之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孝心,像对待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妹一样对待群众,掏心窝子地去服务群众,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在推行“1+3”群众工作法中,龙江县坚持群众即是家人的理念,构建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平台——群众之家,通过整合最优质的办公资源、最高效的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亲情式服务和人性化关怀,构建了群众之家、服务窗口、政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服务群众工作新格局。本着因陋就简、节俭支出、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县政务中心和乡镇建设了大厅式、窗口式等各具特色的群众之家15个,在社区、村级和农牧场建立居民之家8个、农民之家157个、农工之家7个。走近群众之家,扑面而来的是那幅贴心的标语:累了您就歇歇脚,渴了您就喝杯茶,气了您就消消火,难了您就说句话,这里就是咱的家!群众之家精心设置了休息区、办公区和活动区,放置了饮水机、报刊架、小药箱等便民物品,建立挂牌上岗、微笑服务、首问负责和书记信箱等制度,实行一站式接待、阳光化办公、代理式服务,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信息传递、文体娱乐、民事代办、矛盾调解、帮扶解困、合作经营、人才培养等各项服务,解决了以前群众办事“东屋西屋找、楼上楼下跑”的问题,让群众体验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馨,推倒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消除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截止目前,共接待群众74900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235件次,化解群众矛盾2681件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9230件次。
3、只有常怀报恩之情,摔碎汗珠子,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党员干部的权力、地位和荣誉都是群众赋予的,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报恩之情,具备老黄牛的精神、钉钉子的韧劲,肯吃苦、肯流汗、肯付出,才能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在推行“1+3”群众工作法中,龙江县探索建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代办机制,实行保姆式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自然屯和居民小组,设立代办点1028个,由党员干部、屯长或小组长兼任受理员,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和代理事项组件工作;在农民之家、居民之家和农工之家,建立代办站172个,选择高素质的各类能人担任专职代办员,县乡村干部全部兼任代办员;在乡镇群众之家建立代理中心,整合各职能部门,设立代理代办窗口;在县级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构建了一体运行、无缝对接的县乡村屯四级代理代办网络。根据群众需求和干部能力,从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90项事务纳入代理范围,小到缴费取款、跑腿学舌,大到土地流转、兴业办厂,全部实行村民委托、全程代理、无偿服务,让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事不出屯。为确保代办成效,制定了代理代办流程图,编制了指导手册,每周确定两天集中代办日,由县财政为代办员落实补贴待遇,激发了代办员的工作热情。现在,全县共有4000余名专兼职代办员活跃在龙江大地每个角落,共为群众代理代办4.8万件,节省交通、食宿、隐形支出等费用1200多万元。
4、只有常筑敬畏之情,管住手爪子,才能更好地取信于民。只有敬畏百姓,才会尊重百姓、顺从民意;只有敬畏权力,才会珍惜权力、慎用权力。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常筑敬畏之情,才能真正管住自己的手爪子,端正党风政风,进而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在推行“1+3”群众工作法中,龙江县积极开展简政放权工作,探索实施阳光政务、网上办公和远程服务,构建了民生在线网络服务新机制。政府部门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办事时限、优化服务措施,把服务体系、服务项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在民生在线网络平台上进行公示,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建设阳光政务。县政府投资90多万元,研发网上办公软件,开发网上办公软件,实行网上办公,采取外网申报、内网审批的办法,县乡群众之家依据业务审批工作流程,限时给予办结,为群众提供远程服务,净化政务环境,减少办事成本。定期把《民情日记》、《代办日志》在网上晒,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网络监督平台,在电视台开辟“民生会客厅”、在电台开辟“农民之声”专栏,面对面为群众解答问题,架起了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对不通网络、没有电脑的农户,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实现了宣传工作和远程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形成了“广播电视-农民群众-村代办员”的完整服务闭环。截止目前,全县共规范行政审批项目251项,减少办事要件68件,精简办事环节143项,缩短办结时限140项,下放权力6项,扎紧了规范权力的笼子,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