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送礼”回归本意 面子消费“消肿”
2014-02-12 09:53:3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晶 那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12日讯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礼尚往来,在节日里互相赠送礼品以表心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礼,越来越变味了,变得势利,变得利欲熏心,变得沉重,变得无奈。今年,随着节俭的清风刮来,礼,有了回归本意的味道。

  年货重定位

  高大上失宠亲民牌受捧

  春节刚过,元宵节已临近,记者在走访年货市场中发现,以往的企事业大笔团购订单不见了,商家普遍反映,“购买力全靠市民,我们现在都是在一件一件的卖。”新一百超市的店长陈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夕,我们最忙的就是给各个企事业单位送货,今年一份团购订单都没有接到,店里反倒更热闹了,亲自来买年货的市民增多了。不过,高端的产品不好卖,市民讲究的是物美价廉,要的是实惠。比如我们做特价的24.9元一袋的五公斤装的大米在春节前夕卖的最好。以往周边的银行和学校最热衷的高档橄榄油,高档大米却少有人问津。针对这种情况,元宵节我们也做了一款特价的元宵,3.9元一袋,吸引了大量的顾客。每天卖出去40多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一款叫做果然爱的高档元宵,十二粒,就要12.9元,却是被一笔一笔的团购卖到脱销了。今年很多元宵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想尽了办法,厂家要比往年多派来三四名促销员,有的增加了展柜造势,还有的赠送精美的被子、保温盒等等。今后我们要针对百姓的需求多做文章了。”本地知名品牌李氏汤圆的总经理李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李氏汤圆的定位就是不走浮华的亲民品牌,在失去了机关单位团购市场后,本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成为了李氏汤圆新的销售渠道。李总透露,很多过去不走百姓路线,单纯靠关系发货的企业现在都陷入销售困境。

  南极国际食品交易中心市场部的负责人邹经理告诉记者,虽然企事业单位的团购没有了,但是百姓的购买力一点也不差。百姓对春节的重视让他们热衷于置办年货,单位的福利少了,自己买的就多了。五常市馨达米业在哈尔滨的销售点经理孟凡艳告诉记者,以往走的是高端路线,主要靠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团购。今后要重新定位,相信还是有愿意购买高档米的人群,但是应该简化包装,更实惠一些。

  拜年新风尚

  红包满天飞轻财重趣味

  春节假期的这几天早上,冰城白领娜娜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到微信群里看哪些人发了红包,一有就抢。娜娜抢的红包可不只是张网络图片,里面是装着真金白银的!互联网给这个春节带来最大的惊喜和乐趣,莫过于微信红包。短信拜年什么的已经out了,一夜之间,抢红包成了大家最热衷的游戏。相对于定向发送的红包,金额随机的抢红包更受欢迎。娜娜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共抢到100多元的红包,发出去100元。其实不在乎抢到多少,主要是增进了朋友和亲人之间的联系,更像是一种社交手段。我觉得这个红包的火爆有点像前两年的偷菜游戏,很能迎合人们的趣味心理。这个抢的形式大大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抢到的人炫耀,没抢到的懊恼,发钱包的土豪满足,大家其乐融融。”市民石先生坦言,这种红包没有特殊的目的,只有浓浓的友情和亲情。玩这个也上瘾,看到群里其他人都发了,自己也想发一个,抢到之后也想回馈给大家。在同事群里,大家都在起哄,让年终奖最多的那个人给大家发红包。抢到红包之后,大家会晒出自己的金额,笑称拼的是人品,多到几十元,少到几分钱,然后大家又会嚷嚷让抢到红包金额最大的人再发一次,真是其乐无穷。”“60后”于先生刚刚学会使用微信不久,今年春节就用微信的形式给孩子们和员工发了红包,“作为长辈,每年都给孩子们发红包,不在乎钱的多少,为的是讨个好彩头。今年用微信,抢的形式,增加了不少趣味,玩的上瘾,给员工群里也发了一点,无形中也增进了和他们之间的距离。”网友还总结了一份抢红包的秘籍:在红包密集发布时期不要进入任何一个群,而是要把视线停留在群外面的微信消息首页,这样能同时监控很多群,第一时间抢红包入手。重点关注土豪多的群,可以在春节期间在该群设置消息提醒,不错过任何一个红包。对群主要重点关注,以语言挑逗、挤兑其发放红包。必要时刻自己发放一些小额红包,以钓出群里的土豪大鱼。如果有两个土豪,技巧的教唆其斗富。关键时刻保持在线,重点是睡前、起床后。大年初一零点前后,将是红包满天飞的高潮,必不错过。以适当言语鼓励群里的单位领导发放红包。关注朋友圈,有晒大红包者,一定联系以入该土豪群。保持网速,待在网络条件最好的地方。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