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2月12日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曾经的一生承诺在走进离婚登记处时显得如此脆弱。一时负气便可颠覆当年誓言,鸡毛琐事就能瓦解婚姻堡垒。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离婚数量不断攀升。这个春节,又催生了一拨离婚小高潮。 节后4天,110多对夫妻说“拜拜” 结婚不易,买房、装修、购物、会亲家、准备庆典……一系列必要程序至少花掉一对新人半年时光。离婚容易,填俩表换个证就齐活了。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刚上班,齐市北三区的婚姻登记处离婚登记室成了热闹地方。截至2月11日上午,近4个工作日时间,北三区共有110多对夫妻说“拜拜”。 在这次离婚小高潮中,40岁左右的人群成为“主力军”。有的是原配离婚,有的是再婚又散。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离婚协议,在“离婚原因”一栏均以“感情不合”敷衍了事。自2003年7月30日《婚姻登记条例》取代《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后,双方当事人只要达成协议,证件齐全,符合相关要求即可办理离婚。当事人不必接受相关的询问和调解。“因此,我们并不能对离婚原由刨根问底。”北三区婚姻登记处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北三区离婚人数不断攀升,仅去年一年。就有5500多对夫妻离婚。当下,为了房产、取暖费等客观物质因素选择离婚的人占有一部分比例,“小三儿”、黄赌毒等因触及底线而离婚的也存在,但更有一部分夫妻,他们的婚姻诺言是被家庭琐事“扳倒”的。 今年春节过后,四五十岁的夫妻选择离婚的陡然增加。这一点,让从事婚姻登记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也有些不解。据龙沙区婚姻登记处主任丁一介绍,再婚夫妻离婚的比例特别高,约占98%左右,即使再婚多年,也难逃离婚的“魔咒”。 2月11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龙沙区婚姻登记处采访,当时,丁主任已经办理了三对离婚登记,正在为另外三对办理离婚。其中,一对“60后”的再婚夫妻,再婚20多年,结婚证还是当年老版的,上面的名字都是手写的。男方不愿意离婚,女方坚持要离婚,双方不为房产,也不愿透露离婚原因,最终劳燕分飞。 一袋大米引发的离婚悲剧 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过后第一个工作日,一对“70后”夫妻来到龙沙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他们离婚是由一袋大米引发的矛盾。 男方所在的企业年前发了一袋大米。在未告知妻子的情况下,男方擅自将大米搬到了自己父母家中。一袋大米,不值几个钱,孝敬老人也无可厚非,可此事彻底打翻了妻子的“醋坛子”。女方责怪丈夫只顾自己父母,没照顾岳父岳母。于是,双方开始算旧账,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了出来,结果越说越生气,二人决定离婚。 年轻夫妻别冲动离婚后孩子最可怜 在2月11日上午的采访中,一对“80后”的年轻夫妻走进了龙沙区婚姻登记处离婚登记室,妻子还领着一个刚刚2岁的男孩。由于没带户口簿,证件不齐,工作人员没有为其办理离婚登记。就在丈夫返家取户口簿之际,众人七嘴八舌地询问妻子离婚的原因。“两个半月没给我生活费了。”妻子脱口而出,“还有其他一些事。” 离婚原因并不大,生活费,与婆婆的育儿理念不同等等,都是可以理解、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一旦离婚,任何问题都会结上永远解不开的结。在场的人都劝这位年轻的妈妈,看在还不懂事的孩子份上,回家再好好考虑考虑。在大家的规劝下,夫妻俩领着孩子离开了。希望孩子无辜、单纯又真诚的眼神,能够留住父母的心,留住一个完整的家。 “好聚好散”成现代离婚心态 “现在10对离婚的,有8对都是非常平静的。”铁锋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冯长缨坦率地说:“好聚好散,成了现代人的普遍离婚心态。”现代的婚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离婚后变成仇人的不多了,甚至一些夫妻离婚后仍是朋友。 李女士和前夫是因为钱财问题离婚的。处对象八年,结婚两年,二人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十年时光。现在,两人离婚了,各自也都开始寻找新的结婚对象,可还是会偶尔联系,打电话、吃顿饭,有事时互相帮个忙。李女士认为这样很正常,无所谓,但复婚的可能性基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