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13日讯 为解决土地经营大户扩大生产面临的瓶颈问题,更好促进土地流转,肇源县积极探索农村融资新途径,全力打造融资新平台,去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贷款扶持政策。改革之手推波助澜,新政一出格局一变。2013年,全县共流转土地48.7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27%。
推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贷款扶持政策,肇源谋定而动。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设立土地流转基金,注入大庆市农业担保公司,按5至10倍比例放大,依托农业银行提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生产过程所需贷款。经过与担保公司、农行协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门槛,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抵押。
“新政”壮了农民的胆量,土地经营“胃口”大开。今年农民卖粮高峰时节,李成和刚刚卖掉1000吨水稻,不禁喜上眉梢:“去年贷款200万元,流转了1000多亩水田,一年就多赚了三四十万元。”李成和是肇源镇四方山村佳和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以前,合作社只有几百亩水田,由于经营规模不够,收益平均到89户社员身上寥寥无几,他想扩大规模但缺少资金。2013年初,县里出台土地流转专项贷款政策,李成和看准机会,当年就将水田面积扩大到2150亩。“今年我准备贷它个二三百万,扩大经营规模,再流转一两千亩土地。”手拿刚刚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李成和信心满满。
“新政”助力,迅速催生出一批农村种粮大户。王全明原来是薄荷台乡一名普通农民,借新政这把“火”,进入种粮大户行列。去年,肇源遭遇历史罕见洪灾,一些靠自有土地吃饭的农户受损严重。受益于规模经营成本低,王全明没赔上。“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政府扶持政策真给力。今年还得接着贷,完善基础设施,让种地更准成些。”王全明告诉记者,去年在乡里的协调下,他用不到400亩的土地合同向农业银行贷了20万元,承包了100亩水田,余下资金购买了种子化肥。
新政策畅通了农民规模生产的融资渠道,让硬邦邦的耕地产生了潜在价值,更红火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肇源农民规模经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截至记者发稿,依据该政策肇源县已为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办理贷款12笔、共计748万元,助推土地集中流转2万亩。
目前,该县正积极与金融办、县农业银行、哈尔滨银行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发以土地、农机他项权证书抵押贷款等惠农金融产品,实现金融产品生成由原来“有什么用什么”向“需要什么开发什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