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谋求华丽转身 五大深层次矛盾待解
2014-02-13 15:23:3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谭迎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13日讯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化工业的摇篮,为建立健全我国工业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省是资源型城市聚集的省份。《规划》中,我省有11个城市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其中9个地级市和2个县级市。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在国家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我省抢抓政策机遇,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措施,统筹推进,各资源型城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民生得到较大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行政效能得到较大提高。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我省11个资源型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47.7亿元,是2008年的1.83倍。完成财政收入649.2亿元,是2008年的2.03倍。油林煤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均下降到50%以下,同时油、木、煤等资源加工层次不断提高,替代产业初具规模。地方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初步构建起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

  民生状况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2年我省资源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12.5元,比2008年增长58%。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指标0.1个百分点,城乡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8%。加快棚户区改造,累计使105万户居民改善了生活条件。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城镇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止。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开展以“四大煤城”及大小兴安岭林区为重点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完成65个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2200多公顷。争取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等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3.8亿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5%,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有所消减,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2%。

  交通、能源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相继建成伊春、漠河、鸡西、大庆和加格达奇机场,我省机场数量达到10个,位居东北地区之首。建成大庆至广州大庆段、哈尔滨至伊春、哈同高速双佳段等高速公路,使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大兴安岭古洛铁路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铁路项目相继完工。大兴安岭区域电网正式并入国家电网,结束了林区不通国网的历史。

  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我省各资源型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措施,为推动转型工作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伊春市创新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十大工程,精简行政审批和许可159项,政府执行力明显提升。七台河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减少8个政府工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双鸭山市狠抓政府法制和效能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风险防控机制,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件。

  我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虽然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接续替代产业总量不大,仍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我省林区存在着“三国四方”,资源管理在中央,生产经营在企业,社会功能在地方,多年来这种体制使各方潜能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制约地方经济发展。伊春和大兴安岭至今为政企合一。中直企业发展目标和产业规划由总部确定,还不能与地方发展战略完全一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资源型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尽管近年来接续替代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但总规模仍然不大,拉动经济增长能力有限。

  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很重。大庆“三化”面积仍占较高比例,大小兴安岭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很弱。四个煤城煤矸石还有1亿多吨,近年来尽管实施了一批矿山恢复整治、塌陷区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但由于多年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地沉陷面积扩大,环境承载能力不强。

  就业再就业难度增大。由于不可再生资源逐年递减和木材产量的大幅度调减,下岗人员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接续替代产业总量小,吸纳就业能力十分有限,吸纳的失业人员与每年失业人员的总数相差甚远,就业再就业压力更大。

  棚户区改造筹融资难度大。连续六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地方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后续落实配套资金难度大。同时,我省一些市县尤其是煤城的前期贷款已开始还本付息,政府还贷压力大。另外,有开发价值的地块越来越少,增加了市场化运作难度。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