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鹤城民生实事实实在在
2014-02-13 15:31: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13日讯 今年60岁的齐齐哈尔市青云社区居民刘红说, 2013年感到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病就医费用自己也能承担了,不用再给儿女们增添负担了。

  近几年来,刘红一直被冠心病困扰着,一犯病就需要住院点点滴、用用药,而且每次住院都需要儿女负担大部分的医药费。儿女们掏钱给她治病,住院期间还要陪护。那时候,刘红这些老人们希望门诊留观的报销比例提高一些,这样就不用住院治疗了,在家就近就能治疗,家人陪护也更方便些。

  2013年,这些老人们的心愿真的实现了,职工门诊留观患者报销比例由70%调整到90%,居民门诊留观的报销比例由60%调整到80%,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最关键的是在家附近的医院就可以点滴用药,太方便了。

  刘红老人告诉记者,医院护士、大夫因为平时看病拿药又都熟悉,一项医保新政解决了她好几个烦心事。现在每次进行门诊留观治疗,上午八点钟去点滴,点到十一点半,下午在家自己还可以活动活动、休息休息,心里负担减轻了,病也好得快了。

  该市不仅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留观待遇,还扩大特殊慢性病种,由原来的19种增加到21种。

  创新措施增就业

  2013年,齐齐哈尔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1万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4万人,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1万人,均超额完成任务。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巨大和洪涝灾害给农民工就业带来困难的严峻局面下,全市劳动就业部门创新措施促进就业政策落实,着力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使全市保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作为全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齐齐哈尔市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和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措施,使数万名失业人员成功创业。去年以来,对全市现有50个创业孵化基地加强运作和管理,2013年7月泰来县建立全市第一家网商孵化基地,为培育网络创业人员搭建起完备的成长载体。同时认定一拖(东方红)、齐轨道交通和建华医院等单位和产业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政策支持和用工服务。截至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已帮助近500名大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创业。

  全市还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目前已有7356名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回乡报到和就业创业。通过开发农合助理员、公安助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1000多人。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200多人,自主创业800多人,灵活就业1300多人。

  文化惠民“接地气”

  “聚一份欢畅,聚一份吉祥;聚一份花好月圆的好时光。聚一份祝福,聚一份兴旺;聚一份风调雨顺的好景象”。置身在激扬欢快的歌声海洋里,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管是年长者还是青年小伙,都会感同身受。一首首老歌,让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彰显着城市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

  齐齐哈尔市积极开展社区、广场文化活动,每当夏季来临,来自市区不同合唱团体组成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拉开阵势,在乐队的伴奏下,人们亮起歌喉,高声唱起《走向复兴》、《欢聚一堂》、《迎盛世举金杯》。同时,话剧、戏曲等专业院团走进基层演出,将高雅艺术送到百姓面前。

  为了让普通市民走进剧场、走进马戏演出大棚,欣赏高雅艺术,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拿出150万元专款补贴剧场收入,话剧、马戏等专业院团把门票从50元~120元降到20元、30元。低廉的门票让寻常百姓走进高雅艺术殿堂,尽享视听盛宴。

  经过不懈努力,“常态化专业惠民演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艺术品位。从2013年5月至今,话剧、马戏、戏曲等专业文化演出场次呈现出几何式增长,话剧、杂技、戏曲等演出百余场,接待观众46500余人次,场次均远超去年全年总数。

  市话剧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同样受到师生们的欢迎。校园剧《美丽的校园》在跃进小学、永裕小学、民航小学等各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教师王君说:“校园话剧对于师生来说挺新鲜的,学生们都很少看过话剧,观看《美丽的校园》后,让学生产生联想,在心中埋下了高雅艺术的种子。”

  社区医疗方便了众多的群众。

  低保户高高兴兴地领到了补贴卡。

  在“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中,在乐队的伴奏下,人们亮起歌喉,高声唱起《走向复兴》、《欢聚一堂》、《迎盛世举金杯》。图为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老年朋友们。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