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4日讯 “骗子可以复制你的微信头像和昵称,冒充你骗你好友的钱财。”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记者从哈尔滨市公安局了解到,我市目前尚未发生这种诈骗案,但警方提醒,这极有可能成为骗子日后骗人的手段。
如何将自己的微信伪装成别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非接触型犯罪侦查队队长殷呈炜给记者演示:第一步,在微信通讯录中点击其微信好友吴某某的头像,点“保存照片”,吴某某的头像照片就存入殷呈炜的手机中。第二步,殷呈炜将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吴某某的头像,将微信昵称改成吴某某。第三步,殷呈炜以吴某某的名义与微信群里的好友张某某聊天,对方没有察觉不妥。
据殷呈炜介绍,目前微信成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很多人都通过微信建了同学群、球友群、车友群、家长群等,群中有熟识的朋友也有接触不深的人,难免有不法之徒诈骗钱财。
据了解,去年12月,哈市发生了首起盗取市民QQ密码进而盗取微信诈骗10万元的案例,复制微信头像和昵称诈骗很可能成为骗子的新手段。对于如何预防,殷呈炜说,不管骗子使出哪种花招最后都会提及钱财,凡是有“朋友”通过微信、短信、QQ等提出借钱、汇款、转账的,一定要见面或通电话核实,不要盲目汇款。
5招微信骗钱要小心
1.摇一摇,财物被顺走
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摇一摇”约会异性网友见面。在见面过程中,不法分子伺机偷取手机、钱包等财物。
2.“摇”出暧昧,泡酒吧挨宰
年轻女子主动通过微信加男子,将他们约会到指定的酒吧、咖啡厅等地进行高消费,随后强迫男子埋单。
3.微信招嫖,保证金打水漂
故意在微信上设置女性暴露的照片或提供性服务等信息,让感兴趣的人提前汇去“保证金”、“服务费”等。
4.盗微信号,骗亲友钱财
不法分子通过盗取QQ号码、钓鱼网站、二维码等方式,盗取市民的微信号码,进而登录市民的微信,以要学费、急用钱等名义向其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行骗。
5.“漂流瓶”漂来奢侈品
骗子利用微信“摇一摇”或“漂流瓶”,发送名品代购、低价促销等购物广告信息,抓住一些市民贪图便宜的心理,诱骗市民汇款预订,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