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打造百姓幸福指数“升级版” 新增城镇就业6.78万人
2014-02-20 11:07: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郑鹏飞 史志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20日讯 实现百姓安居梦,是绥化市2013年初确定的50件民生实事之一,绥化市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全年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113个、保障性住房2.9万套,在全省评比中,市本级及全市综合评比均获第一名;农村泥草房改造面积664.7万平方米,竣工率100%,在全省评比中名列前茅。

  绥化百姓在“安居”基础上又实现了“乐业”。就业惠民深入实施,2013年7月,年产15万件皮草制品加工项目在北林区四方台镇工业区投产,近200名周边村屯的农家女成为这里的产业工人。三年来,绥化产业项目建设突飞猛进,新增加的近2000个项目中,一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百姓创造了大批就地就业的机会,既增加了收入,又实现了“离土不离乡,打工不打单儿”,积极避免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发生,一些农民正实现进城当产业工人的转变。在城镇,绥化市通过充分落实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全民创业等活动,使城镇新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人数稳步增加。2013年新增城镇就业6.78万人,连续两年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计划控制目标0.67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做到应发尽发,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为加快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全市14个街道、163个乡镇、163个社区、140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创业就业服务平台遍布城乡。

  医疗惠民化解百姓看病贵。2013年末,望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到惠七满族镇敏七村村民张才家,为他发放了“新农合慢病卡”,拿到这个卡,张才在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及实施基本药物的村卫生所(室)发生的检查费、治疗费、药品费将得到补偿。绥化市不断加大保障惠民力度,积极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不断提高新农合和城居保补助标准,提高大病医疗保障水平。2013年,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达301.4万人,参合率达99%以上,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了100%。此外,这个市城乡老人和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居全省之首;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保持100%;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月提高7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年提高463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绥化市追随民心民意,通过公共服务惠民,展现了一幅以民为本的和谐图景。2013年,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近14亿元,建成了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完成了200余所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朝着“创全省一流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公共文化服务取得跨越式发展,35个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大型文化场馆,23个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文化广场,实现了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文化活动开展高密度、文化管理运行高效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2013年投入5.92亿元,完成了市精神病医院等3所市本级医院的新建改造项目,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310台套,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全区域覆盖,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就近送医、及时救治……

  截至2013年末,50件惠民实事中有45件已完成任务,5件因政策调整等原因转入今年继续推进,在安居、增收、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打造了民生改善“升级版”。住新家、过富裕文明的新生活,绥化市民的幸福指数在新春里“节节高”。

  2014年新春伊始,绥化市已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谋划出新的民生实事清单。年初召开的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和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再次向百姓承诺,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力稳控物价,加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等今年的50件重要民生实事和重大民生工程在绥化大地全面展开。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