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市南岗区传承百年禀赋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核心承载区
2014-02-20 11:12: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柏凡露 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20日讯 经济发展实现又好又快,民生保障不断提高改善,城市管理迈向“洁净如家”,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实验区”荣聚南岗助“核”力,各项指标的全方位领先见证着南岗区的发展质量,这既是民生福祉的厚度,也是区域发展的后劲——

  “厚度”与“后劲”,这是标志过去一年南岗区发展质量的两个关键词。

  2013年,全区上下发扬“敢为、求实、超越”的南岗精神和“敢担当、能承重、勇攻坚、善突破”的南岗品质,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发展答卷。

  ——经济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去年,南岗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的总量在全市遥遥领先。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8亿元,比上年增长8.2%;总量占八区的30.2%,占全市的19.1%。据此,南岗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先超越了追赶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了在经济发展上奋力实现“赶牡追齐”的目标,在全市乃至全省区(县)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

  ——“三大商圈”能级跃升。秋林商圈加速拓展,总投资70亿元的华侨广场项目启动征收,投资4亿元的金爵万象二期项目即将启动;会展商圈功能提升,冰城首家购物艺术中心——艺汇家国际文化商业广场开业运营,红博·mall会展商业公园即将投入使用;哈西商圈不断优化,万达广场旗舰店正式运营,“三大商圈”产业集聚、业态提升,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产领军地位更加凸显。201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92.1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61.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创新突破。哈南工业新城南岗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核心区控详规划和环评规划全面完成。国内唯一的天然植物橡胶草生产基地等21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获得国家、省、市共建专业化园区等各类支持资金5000万元,园区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00亿元,增长10%。

  ——民生保障不断提高改善。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成功赢得“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两项国家级荣誉创建资格。继红小学等8所学校获评全市首批特色示范学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9%以内,在全省首创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承诺书制度,合同规范化签订率达到98.8%。为500名困难老人免费安装“平安猫”和GPS跟踪器。投资3800万元,省内最大、功能最全的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民生保障“纵高横强”的目标取得实质性突破。 

  ——城市管理“洁净如家”。在全省率先实行数字城管四级网络运行模式,扎实推进“百街无尘、千院达标”工程,“三大商圈”、297条街路实施“洁净如家”标准作业,25个广场游园实现家政式作业,100个景观庭院和三类以上街路实现水冲洗作业。哈西客站站前地区管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累计投入1.1亿元,完成287个居民庭院维修改造任务。持之以恒推进拆违工作,累计拆除违章私建4277处、147万平方米,拆违工作位列全市第一。

  过去一年,南岗区夯实基础,做足民生“厚度”,攒下发展“后劲”。

  新起点上,百年南岗,凝神蓄势,厚积薄发。

  作为百年哈尔滨的中心主体区、主力建设区、核心承载区,中兴战略下的“核定位”为新南岗开辟出腾挪升级的广阔空间,也奠定了其在哈尔滨乃至全省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只有在谋划上棋高一着,才能在发展中先行一步。

  新年伊始,立足“核定位”南岗区描画出发展的崭新蓝图。

  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目标,南岗区提出,作为主城区中的中心主体区、主力建设区、核心承载区,必须勇担历史使命,全面构建承载骨架,大力实施包括国际承载、产业承载、文化承载、民生承载等在内的“十大承载建设工程”。

  从国际承载上看,哈尔滨国际化的主承载在南岗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把哈尔滨市确定为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沿边开发开放带中心城市,南岗区被划入“开放带”中的“支撑带”。此外,全省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市两大火车站、两大国际会展中心、两大公路客运总站、四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地铁一号线主经线路区等均坐落在南岗,形成了独特政治优势和区位优势,承载着人流物流集散的核心节点功能,增添了政治、经济、交通的国际化元素。

  南岗区提出,要把握这一难得机遇,加快制定南岗区作为“支撑带”的功能规划。谋划打造中山路等金融服务集聚区,大力招引世界级金融企业总部和金融项目入驻,增添金融产业国际化元素。加快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功能,打造出世界一流会展平台,增添会展平台国际化元素。谋划推进领事馆旧址保护性开发改造等旅游项目,增添城区旅游国际化元素。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支持区域大专院校与国外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增添文化教育国际化元素。

  不仅如此,南岗区还提出,要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视野,全面提升全区在改革、服务、产业文化、民生、城管、科教、平安和生态等方面的承载能力。

  重任砥砺品格,梦想凝聚力量。“十大承载能力的提升,就是新南岗革故鼎新、浴火重生的过程。”南岗区委书记王春生表示:“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化指标与国际化元素不断积蓄的叠加效应,必将加快推动南岗成为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传承百年禀赋,捕捉发展机遇。依托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契机,借力“十大承载建设工程”、“百项民生惠民行动”的扎实推进,一个担当起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核心承载区的“新南岗”正初现峥嵘——

  找准“核定位”,一个大开大阖、精雕细刻的“新南岗”浮出水面。

  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南岗区今年总体工作思路已经明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纵深推进“1536”新战略,全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年”、“产业发展攻坚年”、“民生福祉提升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大承载建设工程”、“百项民生惠民行动”,努力把南岗区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核心承载区。

  “新南岗”呈现出四大精彩看点——

  看点之一: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细化完善“三大商圈、两大园区和五大经济带”产业发展布局,加速“三大商圈”业态提升,打造省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两大产业园区”建设进程,打造全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和都市精品农业示范基地。深化地铁1号线沿线的学府产业经济带建设,聚力打造7个“大学经济区”。全年谋划和推进国际农业博览中心、黄金珠宝产业基地、国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园区等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00个,总投资128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00亿元。

  看点之二:聚合提升区域发展“新活力”。

  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大招商,力争全年引资额突破80亿元。聚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区”建设,打造政策、项目、资本、技术和市场等各种发展要素有效链接、紧密融合、良性互动的区域性服务大平台。努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释放发展的红利,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业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

  看点之三:实现精细化管理“新变化”。

  主动向现代化、国际化要求靠拢,按照标准化作业、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常态化管控的要求,全面提升“洁净如家”管理层级,健全完善以“环卫作业、街面秩序、庭院建设、物业管理、园林绿化、智能管控、巡查督办、快速处置、资金保障、考核评价”为核心的城区管理“十大长效机制”,构建“微循环”管理闭环,促进城管舆情互动,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打造更加整洁靓丽、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区。

  看点之四:满足群众民生改善“新期待”。

  实施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内容的“两区联创”,整合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继红小学、17中学等名校教育集团发展,新建6处千米社区,为1000名空巢老人安装“平安猫”和GPS跟踪器,深入实施“百项民生惠民行动”,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

  百年南岗,文脉厚重。如果说,开埠之初的欧陆风情已为老南岗烙上鲜明的文化胎记,那么,这也将是“新南岗”迈向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独特的身份识别。

  今年,南岗区将对东西大直街6.6公里沿线的23栋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对61栋临街建筑实施立面改造,打造东西大直街特色历史文化建筑展示线;推进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鞍山街教堂广场保护开发,推进英国驻哈总领事馆等6个使领馆保护修缮项目,实现文化、建筑与产业融合发展;并积极争取市政府立项支持,适时启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广场综合改造、花园街景观延展工程,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再现欧陆风情。

  发展打开国际视野,文化留住历史记忆——“核定位”下的“新南岗”张开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双翼,融文化与产业、历史与建筑、传统与时尚、繁华与优雅于一体,昭示出冰城人期待的幸福生活和精彩未来。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