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去年万车死亡率同比降六成 十大交通事故易发“雷区”
2014-02-20 14:34:44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杨志勇 何兴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2月20日讯 记者19日从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哈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10万大关。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下降37.82%,死亡人数下降43.21%,受伤人数下降30.97%,直接财产损下降7.81%,万车死亡率下降63%,交通事故四项指数降幅创近年之最,九成大事故均是人为违法所致。当日,哈市交警部门发布交通事故十大易发“雷区”,提示驾驶人增强安全驾车自律意识。

  排查市区交通事故隐患32处

  “与处理交通事故相比,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更为重要,更有价值,因为挽救一个生命,就等于避免一个人间悲剧,就等于挽回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它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事故预防工作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成效,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2013年初召开的全体民警大会上,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崔劲松动情地说。

  2013年,哈市交警部门共排查市区交通事故隐患32处、县市及公路交通事故隐患85处,整改事故黑点31处,维护信号灯路口5161处,维护更新交通标志2562块、交通隔离设施4.76万米,施划道路交通标线36.4万平方米,自主研发设计太阳能防眩水泥隔离设施和交通隔离护栏,在松北大道、哈平路、埃德蒙顿路、城乡路首批安装1.4万延长米。

  发送安全提示短信100万条

  目前,每遇恶劣天气,交警部门都要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向交通参与者,尤其是机动车驾驶人,发布交通出行安全提示短信,以此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仅2013年,哈市交警部门就向各行业驾驶人,发送安全提示短信100万条。

  据统计,90%的交通事故中,超速抢行、强超强会、下道逆行、酒驾等交通违法是主因。2013年,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向公众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让更多市民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哈市交警部门同时开展整治行动,2013年共设立固定执勤点39个、临时执勤卡点230个,开展车辆“清零行动”345次、“降速行动”50次、疲劳驾驶“警钟行动”38次,完善机动车和驾驶人信息15.6万条。建立起按月分析、分类统计和亡人事故“一案一研”的常态研判机制,提出整改对策85条。

  十大交通事故易发“雷区”

  1、大新街-北新街路段性质:城市主干道

  分析:道宽车速快,北十二道街、北十道街、北三道街道路中心缺少人行步道灯,附近早市、狗市人流大,行人横穿机动车道,使交通事故频发。

  措施:安装人行过街信号灯。

  2、松浦大桥桥上性质:城市主干道

  分析:从太平桥往松北方向车流量大,车速过快。

  措施:增设电子监控、测速设备。

  3、道外区南直路(淮河路至东直路口)

  性质:城市快速路

  分析:该路段虽有中间隔离带和隔离墩,但比较矮,起不到隔离的作用,致使行人随意横穿机动车道。

  措施:设置中心隔离高护栏。

  4、道外区先锋路与东棵街路口

  性质:城市快速路

  分析:隔离墩较矮,行人随意横穿。

  措施:在该路段水泥隔离墩上增设隔离设施。

  5、道外区淮河路(南直路至红旗大街路段)性质:城市道路

  分析:该处虽设立了隔离护栏,但安装不规范,致使车辆随意调头。

  措施:合理安装和加装隔离护栏。

  6、道外区先锋路(南直桥下至嵩山路口)

  性质:城市快速路

  分析:该路段无中心隔离护栏,车速比较快,行人随意横穿。

  措施:增设路中心隔离护栏。

  7、城乡路(埃德蒙顿路)性质:城市道路

  分析:缺少中心物理隔离设施、行人横穿、车辆调头现象严重,人行过街设施设置不合理。

  措施:增设中心物理隔离设施,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

  8、学府路性质:城市道路

  分析:车流量、人流量较大,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经常有行人、非机动车、畜力车横穿道路,有些路段没有路灯,全线中心护栏、防撞沙箱、暴闪警示灯严重缺失。

  措施:加装学府路全线中心护栏、防撞沙箱、加装暴闪警示灯。

  9、征仪路性质:城市道路

  分析:新建道路路况好,车速快,道路通车以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没有安装或安装后未能正常交付使用,驾驶员争道抢行,易引发交通事故。

  措施:增设24小时监控摄像头,增加警力、巡逻管控。

  10中源大道性质:城市道路

  分析:无监控,车速快。

  措施:增加测速设备。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